人造物、生物總量 來到死亡交叉

潘楠慕 |2021.01.03
1736觀看次
字級
繁華的現代城市,主要由混凝土、鋼鐵和磚塊打造。 圖/美聯社
農業革命後,人類活動已導致植物的數量減少一半。圖/法新社
塑膠廢棄物難以分解,數量不斷增加。圖/美聯社
選擇使用環保材質的手機,有助環境永續發展。圖/美聯社
捐贈舊電腦,可減少資源浪費,且有益環保。圖/美聯社
研究人員監控產業活動,避免生物多樣性受到衝擊。圖/法新社
環保人士和專家全力保護自然物種和生態系統。圖/美聯社

編譯/潘楠慕

最新研究顯示,人類製造的混凝土、金屬、塑膠、磚塊和瀝青等物質,總重量已超過地球所有生物的總和,光是塑膠的重量,就高於所有陸地和海洋生物。

以色列的魏茲曼科學研究所(Weizmann Institute of Science)在發表於《自然》(Nature)期刊的報告指出,人類活動的足跡,已超過所有其他生物對地球的影響。人類活動已把世界帶到一個交叉點,由於消費增加、城市發展,人造物的總量在二○二○年已高達一點一兆噸,高於地球生物的總量。

據研究人員估算,全球建築物和道路的重量,幾乎與所有生物數量相當,塑膠製品總重量約八億噸,是人類之外所有生物總重量的兩倍。

報告指出,人類製造的物質數量不斷,二十世紀初,人造物的數量約占全世界生物總量的百分之三,之後的增幅持續擴大,大約每二十年增加一倍;以平均值來說,每個人類每周產生的人造物總重量,高於自己的體重。

人類為求生存,不斷與大自然爭取生存空間;但人類居住愈久、人口愈多的地方,環境所受影響也愈大。隨著人口快速增加和科技進步,人類活動持續加速,影響範圍不斷擴大,已造成森林縮小、土壤流失、汙染、生物多樣性降低和氣候變遷等嚴重問題。

魏茲曼科學研究所的米羅(Ron Milo)表示,人類正在創造一個全新的地質時代,因為許多人造物會留存在沉積物與岩層中數百萬年;一些科學家提議把當今時代命名為「人類世」(Anthropocene),以凸顯人類活動對地球造成的急遽衝擊,因為人類已成為塑造地球面貌的主導力量,在改變地表型態的同時,也對自然棲息地、生物多樣性、氣候產生廣泛影響。

米羅領導的研究團隊,調查一九○○年迄今全球生物數量和人造物數量的變化;研究人員統計的人造物質是指無生命固體的質量,不包括廢棄物;他們分析的主要類別是建築物和基礎設施的人造物,至於全球生物數量的統計目標,以植物和灌木為主。

報告指出,人造物質增加的過程中,受到衝擊最明顯的是植物數量。米羅表示:「自第一次農業革命以來,人類活動已導致植物的數量減少約一半,從兩兆噸降至一兆噸。儘管現代農業的技術進步,土地利用的效率提高,讓作物的數量大幅增加,但森林砍伐、林地管理不當,仍導致植物總數量持續下滑;此一趨勢,已影響地球的碳循環以及人類健康。」

過去數十年來,人造物的數量,能夠反映人類活動與世界局勢和經濟狀況的關聯;例如,一九五○年代,建築物的主要材料由磚頭改為混凝土,後者的數量急遽增加;一九六○年代起,瀝青的數量迅速攀升。在經濟蕭條時期,建築物或其他基礎設施數量的增幅就明顯放緩。

米羅表示,如果當前的趨勢不變,人造物數量將在二○四○年達到三兆噸;這項研究的目標,是量化出所有人造物和生物的數量,解析其變化趨勢,藉此研議如何降低人類活動對地球環境的衝擊。

保護生態 每年須花上千億美元

科學家推算,欲扭轉全球生態損失的趨勢,每年至少需花費將近一千億美元,若要採取更妥善的措施,預算可能高達近九千億美元;但研究人員強調,儘管保護生物多樣性及生態系統的成本驚人,如果放任狀況惡化,未來付出的代價會更高。

一些科學家把目前生態遭破壞的情況稱為「第六次大滅絕」,環保人士和專業學者試圖說服各國政府和企業,讓各界意識到這種「滅絕」不僅危及自然物種和生態系統,也將威脅經濟發展。

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CBD)辦公室已成立一個由專業人士組成的委員會,對保護自然的成本和進行估算,也準備在二○二一年的大會推動一項全球性的自然保護協議,取代十年前為解決生態破壞、棲地和野生動植物流失制定的「愛知生物多樣性目標」。

新的協議,希望把陸地和海洋的保護面積從百分之十七提高到百分之三十。專家小組指出,光是這項做法,每年就需投入約一千億到一千八百億美元。

若要促成農、林、漁業活動的永續發展,保護城市和沿海生物多樣性,以及防止物種入侵、都市水質保護等,相關措施的成本將達六千億至九千億美元。

CBD強調,如果無法改變生態遭破壞的軌跡,全球經濟將面臨巨大損失。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的分析顯示,農作物授粉和乾淨用水減少,將導致全球經濟每年損失五千億美元。長期來說,若能盡快投資於生態保護,將可大幅減少這些成本。

CBD指出,各國政府需研議新措施,促進綠色投資,支持對環境友善的投資方案和基礎設施計畫;此外也應透過監管和獎勵措施,確保多數民營企業不會對自然造成傷害。

運算技術 減少電子垃圾汙染

各式各樣的電子裝置,讓人類的生活更便利;不過,這些設備使用一段時間後都會面臨損壞、升級的問題;在汰舊換新的過程中,往往產生許多電子垃圾,形成環保問題。

保育人士建議,把準備淘汰、但仍可使用的舊電腦捐至非洲或其他地區,不僅讓有需要的人受惠,還能減少電子廢棄物的數量;此外,購買智慧手機時,選擇以永續材料製造的產品,或者是可替換零組件的模組式手機,也有助環保;電腦閒置時,使用者也能貢獻運算力。

位於愛丁堡的慈善機構「圖靈信託」(Turing Trust),正把各界捐贈的電腦修復並捐往非洲,希望提升當地的教育和數位水準;該機構表示,許多舊電腦只是效能不敷使用者需求,若能把這些電腦送出,對雙方而言都有好處;一方面,這能讓原本無力購買電腦的人獲得學習電腦知識與技巧的機會,另一方面,這些舊電腦不會淪為垃圾,環境壓力因而減輕。

智慧手機已成為通訊、工作和娛樂的重要工具,但隨著產品推陳出新,許多消費者不斷更換新機,讓電子垃圾成為環保噩夢。電子垃圾被拆卸後,回收業者使用特殊的化學提煉方式提取金、銀等貴金屬,成為嚴重的汙染源,甚至危及人類健康。

一些具有環保意識的企業,希望解決這項問題;荷蘭的公平手機(Fariphone)已推出永續智慧手機,使用的材料是可回收的「公平貿易」(Fairtrade)材料製成,不僅符合環境保育的要求,也兼顧勞工權益,確保參與生產過程沒有「血汗勞工」。

這種手機的另一個特點,是採模組化設計,電池和多數零件替換、升級;如此一來,使用者只需以低廉成本即可維持智慧手機的性能,廢棄手機的數量也將大幅減少,對消費者和環保都有利。

貢獻閒置運算力,則是網際網路帶來的優點之一;透過「分散式運算」技術,全球各地的電腦可以在閒置時提供運算力,協助解決一些科學問題,例如追蹤氣候數據。

研究人員指出,許多複雜的運算要耗費大量時間,並且會消耗大量能源;透過分散式運算技術,不僅可以迅速處理需演算的內容,也可以節能,因為提供協助的電腦不會額外消耗能源。英國艾希克大學(University of Exeter)已推出一項計畫,將結合外界的運算力,研究北冰洋的氣候數據,協助分析及預測氣候變遷導致的極端天氣事件。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