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全集10 人海慈航:怎樣知道有觀世音菩薩】人海慈航:怎樣知道 有觀世音菩薩 7 第二章①

星雲大師 |2020.12.26
2794觀看次
字級
觀音菩薩像/十世紀/印度賈特拉帕蒂希瓦吉博物館藏

文/星雲大師

第二章觀音緣

觀世音菩薩為什麼能在娑婆世界處處受到人們的歡迎?

因為,觀世音菩薩總是無私無怨地「給人一些好因好緣」。

在諸多善法中,沒有比「給人一些好因好緣」這件事,更為重要。

田園裡的花草,你給它一些雨露,它會生長得更美麗;樹上的鳥雀,你給牠一些稻穀,牠會展現嘹亮的歌喉。學生,你給他一些鼓勵,就是給他一些好因好緣的成長;老師,你給他一些讚美,就是給他一些好因好緣的薪傳。

好的商品,你幫助它推薦;選賢與能,你幫忙他拉票,這就是給人好因好緣。有時候用一個鼓勵的眼神,也能助人向上;甚至隨喜隨緣,不障礙別人的好事,更是無上的好因好緣。

其實,世間上可以給人因緣的地方很多,父母子女之間應該互相給予好因好緣;同事朋友之間,也應該彼此給予對方一些好因好緣。

佛陀在臨涅槃時說:與我有緣的眾生,我皆已度脫;與我沒有往來的眾生,我也已經為他們作了得度的因緣。

在佛教史上,歷代祖師大德,若沒有遇到接引的好因好緣,也無法成就其一代宗師。例如:有名的惠能大師,因安道誠布施了十兩助道金,立下中國禪宗發揚光大的基礎;臨濟義玄禪師被師父黃檗希運禪師連打三次,還叫他去參訪高安大愚禪師,終於言下大悟,故有後來「臨濟子孫滿天下」的盛譽;馬祖道一禪師的嫂嫂經其指導,果然在「聽雞蛋」多年後,悟道得度;世親菩薩則因胞兄無著的善巧接引而「回小向大」,趣入大乘之門,成為千部論師。

有的人用一句話,可以給人入道因緣;有的人寫一封推薦書,也可以助人留名青史。唐朝文起八代之衰的大文豪韓愈,前往參訪大顛和尚時,因為侍者一句「先以定動,後以智拔」,終於尋得入佛法門。

齊國大夫寧戚,因為管仲的一封介紹函,終受齊桓公的重用,後來幫助桓公遊說宋國,使宋國不戰而降加入盟約。

歷史上多少領袖,之所以成為領袖,都是因為他們肯給人一些因緣,才能讓他人有所成就;企業界之所以能延攬人才,也是因為提供好的因緣機會,才能讓各種人才發揮所長。

在不傷害自己而於人有利的情況下,給人因緣愈多,一切就會愈好。給人一些好因好緣,就是自己廣結善緣之道,也是自我成就之道;給人一些好因好緣,不但利人,而且利己,何樂而不為呢?

給人一些好因好緣,就是觀世音菩薩的願心!

觀世音十大願

觀世音菩薩的願心,無非是「利他」二字。

宋代天台宗四明知禮和尚,以《大悲心陀羅尼經》為主編集、制定《大悲懺》,儀軌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儀式,行者在入懺持咒時,必須先效法觀世音菩薩發十大願:

南無大悲觀世音,願我速知一切法;

南無大悲觀世音,願我早得智慧眼;

南無大悲觀世音,願我速度一切眾;

南無大悲觀世音,願我早得善方便;

南無大悲觀世音,願我速乘般若船;

南無大悲觀世音,願我早得越苦海;

南無大悲觀世音,願我速得戒定道;

南無大悲觀世音,願我早登涅槃山;

南無大悲觀世音,願我速會無為舍;

南無大悲觀世音,願我早同法性身。

此觀世音菩薩十大願文,願願都是以「利他」而發的,都是為了「上求佛道,下化眾生」而發的,這也是觀世音菩薩為了給予眾生一些好因好緣,所立下的廣大、深遠之弘願。也為了利益一切眾生,護佑一切眾生,也讓眾生有一個精神依歸。

仔細思索十大願文中的每一願,從自我的覺悟到契入觀音的菩提心,皆隱含觀世音菩薩的慈悲與方便。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人人成為觀世音菩薩。

怎樣成為觀世音菩薩呢?

首先,你得跟觀世音菩薩一樣,先要發心發願,再透過學習觀音法門的修行,獲得智慧和慈悲心;自利以後,便能在生活中,運用觀音管理的智慧和慈悲心幫助他人,給人一些好因好緣。

在此,先談一下歷代大德們如何受觀世音菩薩的啟發,因而也成為觀世音菩薩的化身,與眾生結下美好的觀音緣!

觀音化身

在〈普門品〉中,細說觀世音菩薩具有三十三種化身,但觀世音菩薩的化身,又何止三十三種。以他千手千眼的功德神力,具千百億化身,亦為尋常。

中國佛教中有一位傳奇的觀音化身,為南朝的寶誌禪師。

寶誌禪師,金城人,俗姓朱,是位得道高僧,一般人都稱他寶誌公禪師。

宋明帝泰始初年開始,忽然變得怪異瘋癲起來,不但居無定所,連飲食也沒有定時,就算幾天沒吃飯,似乎也不會餓。披頭散髮,連冬天也光著腳丫,手裡持拿著一根錫杖,上面掛著剪刀、拂塵、銅鏡等,忽而飄東,忽而飄西,四處過著自在雲遊的生活,一派旁若無人、超凡脫俗的模樣。

有時邊走邊吟起歌來,或者寫寫詩詞送給別人,那些歌詞和詩語,都如同神祕的預言一般,無不應驗。因此,京城中,上自貴族官員下至販夫走卒,都視為奇人,對他另眼相待,格外敬重。

齊武帝時,認為寶誌公禪師到處妖言惑眾,便把他關進建康(南京)監獄裡。他在獄中依然十分開心,隔天一早,又有人發現他仍在市街遊走,一到監獄查看,他竟還是待在牢房裡。

齊武帝知道他並非尋常之人,便將禪師請到宮中華林園供養,但對他仍多所防範,處處限制他的行動。一天他忽然穿起孝服,不久,豫章王、文惠太子相繼過世,齊武帝也厭世身亡,齊朝結束,梁朝開始。

篤信佛教的梁高祖即位後,對寶誌公禪師推崇有加:「誌公的行跡雖受塵垢所拘束,但他的精神卻能神遊太虛,水火、蛇虎皆不能侵,也無法令其恐懼。對於佛理,更在聲聞之上,其隱淪的行跡,完全是遁仙高人之顯現,怎能用粗鄙的世俗常情來拘禁他呢?」

從此,寶誌公禪師可以任意進出宮中,和梁武帝建立師徒般的關係,不但為他解除煩惑,也常顯神通,祈求天雨、解除旱災等等,現代流傳的《梁皇寶懺》即為梁武帝為超度皇后郗氏,禮請寶誌公禪師等十位高僧所編集。

後來寶誌公禪師將去世前,忽然告訴大眾要將金剛神像移出寺外,而且偷偷告訴別人:「菩薩準備要走了。」

幾天後,九十多歲的老禪師無疾而終,梁武帝將他厚葬在南京鍾山,敕諡他為「妙覺大師」。

至於寶誌禪師為觀音化身的傳說,是因為他曾經顯現過十二面觀音像。

當時,梁武帝曾命一位名畫家張僧繇,為寶誌禪師畫像。畫像時,寶誌禪師卻同時能現出多種不同的莊嚴法相,一下是慈悲相,一下又是威猛相,最後張僧繇共為他畫出十二面觀音相,流傳於後世。

唐朝僧伽大師,相傳也是為觀世音菩薩的化身。

從小出家的僧伽,立志雲遊四方,遊歷西涼、江淮各地。

唐朝龍朔初年,他來到泗洲(江蘇省泗洪縣),開始顯露出他的神異。

當時僧伽大師準備在泗洲建寺,四處參訪擇地,到了香積寺舊址時,一見到荒廢的古碑和金像,像衣上還刻有「普照王佛」四個字,便決定在這座舊寺基上建造新寺,寺成後,香火慢慢鼎盛起來,僧伽的聲名也遠播至京城。

根據《神僧傳.萬回傳》記載:

唐中宗曾問萬回:「僧伽大師是何人耶?」

萬回回答:「觀世音菩薩化身也。」

唐中宗景龍二年(七○八),皇帝召見僧伽大師,並設宴款待,兩人相談甚歡,十分投契,中宗親賜他所建造的寺名為「普照王寺」,並尊為國師,駐錫薦福寺,亦為皇帝祈降過甘霖雨水。

據說僧伽大師經常獨處一室。屋頂上有一個洞穴,平日用棉絮堵住,到晚上拿掉棉絮,裊裊的香煙會從洞穴冒出來,一時薰香滿室。而且僧伽大師經常洗腳,人們喝下他的洗腳水,再難治的疾病都能痊癒。

此後,從唐到五代、宋朝,僧伽大師一直備受推崇,歷代許多皇帝皆供奉其像。敦煌石窟中,他的像還出現在宋代所繪的畫作上。清朝時,福建街巷間也多供奉「泗洲文佛」,就像供奉觀世音菩薩一樣。

不論是寶誌公禪師,還是僧伽大師,只要發心廣大,直下承擔,起大悲心者,就是觀世音菩薩在不同時空的化身。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