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全集124】隨堂開示錄 181 隨堂開示錄─講座論壇 27 人間佛教文學創作 7-1

星雲大師 |2020.06.22
1829觀看次
字級
2014年1月11日,星雲大師於佛光山傳燈樓集會堂暢談人間佛教文學創作。 圖/人間社記者陳碧雲

【星雲大師全集124】隨堂開示錄 181

隨堂開示錄─講座論壇 27

人間佛教文學創作 7-1

宗教實踐與文學創作暨《中國宗教文學史》編撰國際學術研討會
時間:2014年1月11日
地點:佛光山傳燈樓集會堂

武漢大學文學院涂(險峰)院長、吳(光正)教授、各位教授、朋友們:

我先介紹佛光山的幾個人給大家認識,如果有什麼需要服務的,可以找他們協助。第一位是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他是佛光山的第一把手,我們的領導人。
另外,我們長老院的長老,他們幾乎已經不受佛光山管轄,不負責第一線職務,但是影響力很強大。首先是長老慈惠法師,他是過去日本的留學生,佛光山所有大學、中學、小學,都是由他負責辦理的。
長老慈容法師,他也是留學日本的,所從事的是養老育幼的慈善事業和佛光會的會務發展,目前全世界有三千多個佛光分會,數百萬信徒,都是他慢慢開拓而有的。
接下來是佛光山叢林學院院長永光法師,他是師範學校出身的。除了本山的叢林學院,目前佛光山在全世界有十幾個佛教學院,分布在香港、印度、馬來西亞、澳洲等地。 
以下我就做個自我介紹。我今年八十八歲,出生在江蘇揚州一個小鄉鎮,從小沒有看過學校,也不曾有過一張畢業證書。現在是殘障老人,眼睛看不到,視力只有零點一,僅模糊、灰色的光影能見,聽力、腦力也逐漸在退化,不過腸胃很好,能吃能睡。
各位文學大家,在你們的面前講文學,我是不敢,但是我在佛教裡度過了七十多年的時光,對於文字、講說,總有一些學習的過程,我就把我在這方面的經驗,向各位做個簡單介紹。不過,主要的,還是要聽聽大家對我們的指教。
我的家庭雖然貧窮,但是感謝父母生養我一個很好的性格,從小我就吃苦耐勞,也有那麼一點慈悲心。當初我並不知道這很寶貴,好在後來有一個因緣出家做了和尚,逐漸地,才發覺到原來這個性格對一個人關係重要。
我既然沒有見過學校,怎麼會與文字有因緣呢?我雖沒有老師指導,不過偶爾總也會聽到人家講說一些關於二十四孝、因果報應的故事。加之那時候,我不認識字的母親常常害病,我在病榻前也會把所聽聞的故事複述給他聽,好為他解解悶;但畢竟我還只是個小孩子,不到四歲,常有錯念文字的情況發生,他就會一邊指正我,這麼一來,我也就懂得那個字的讀音了。比方「美國紐約」,我雖不認識「紐」這個字,不過中國字有時念半邊也通,所以我就念:「丑約!」他一聽,「咦」了一聲,就說:「哪裡是這樣?是『紐約』吧?」或者我念「河南各陽」,他先是疑惑,然後就說:「河南哪裡有『各陽』?是『洛陽』吧!」我聽了之後,從此就記住「紐約」、「洛陽」的念法。所以,不認識字的母親慢慢地也讓我稍微認識了幾個字。
那麼出家後,一些老和尚也沒有受過完整的教育,偶爾高興才集合我們一下,為我們上堂課,雖有黑板可以寫,但他也不會寫,甚至教書也沒有教授法。我就想,既然我能從不認識字的母親那裡認識字,應該也能在不會教書的老師面前學習講說。所以,每回從老師的講話中,我都會做下紀錄:如果換作是我,我應該怎麼說……長期下來,對我講說的進步還是很有幫助。
那許多老師們學問雖不是很好,不過在佛門規矩、戒律的要求上,倒是很嚴厲。或許因為我只是一個十二、三歲的小孩,他們覺得應該給予嚴厲的教育,將來才有出息。當然,對於這種嚴厲的教育,在當時我是不苟同的,是後來逐漸地才感受到它的好。
舉個例子:當年我在南京棲霞律學院學習期間,只要開口講話,老師一個耳光就打來了,打得很重。他說:「這個地方有你講話的資格嗎?」我心想:確實是的,這裡是講堂、是禮堂、是佛殿,我沒有講話的資格,就不再講了。
有時候瞪開眼睛看一下,又是一個耳光打來,「你看什麼?哪一樣東西是你的?」我又想:是啊!沒有一樣東西是我的。但是心裡也賭氣:好!不看就不看,眼睛閉起來!
當然,不看很難受。不過老師倒也懂得教我們:「你不要看外面,看自己!」才在疑惑:自己有什麼好看呢?他就說:「你看心!」可是心看不到啊?他又說:「你心裡有些什麼東西?可以去想一想。」慢慢地,這才發現自己的心裡充滿了嫉妒、瞋恨、怨怪、貪欲,心地很骯髒。從此,我便下定決心要改心,要受教。為了「受教」,也就覺得這種不盡人情、專制的教育,是理所當然的了。
說到知識的啟發,我勉強地把它分成三個時期。第一個時期三十年。自從出家之後,本著佛教出家人的熱忱,總想自己應該為佛教做些什麼。但是要想為佛教做事,自己也得先具備能力啊!我五音不全,梵唄唱誦不如人,怎麼辦呢?就想,不如從文字上學習起吧。雖然我知道自己的文字不純熟,但也別無他路可走,只有勉力為之了。所以,二十歲以後,我就在報紙副刊投稿,並且在沒有參考書的情況下,先後撰寫了《無聲息的歌唱》、《玉琳國師》、《釋迦牟尼佛傳》等書。
二十三歲到了台灣之後,我住在一間小廟裡,那裡沒有桌子,也沒有凳子,好在有一台裁縫機,我就把它當作桌子用。《釋迦牟尼佛傳》就是在這台破舊的裁縫機上完成的。
《無聲息的歌唱》則是我初到台灣,掛單在一間寺院,他們讓我看守山林時寫成的。三個月當中,我住在一間茅蓬裡,一有空閒,就伏在地上學習寫「物語」;所謂「物語」,也就是代表物品講話。自己在寺廟裡住了好幾年,對於佛教的法器,舉凡大磬、木魚、鐘鼓的特性,總能了解,也就比較容易寫。
後來,又寫了《玉琳國師》。那是與我的一位同學煮雲法師外出弘法,住在一間農舍時,因為床鋪就在尿桶旁邊,味道不好聞,實在睡不著覺,我就說:「老煮、老煮,起來講故事給我聽好嗎?」他長我好多歲,很愛護我,既然我睡不著覺,他就說:「好吧!就講個故事吧!」一講,劇情內容相當熱鬧,尤其名之為「千金小姐,萬金和尚」,也很合於我的口味。為什麼?做和尚就是要做萬金和尚!所以我為了「萬金和尚」這一句話,就承諾他,會把這個故事記錄下來。
當然故事後面,有的劇情是編造的,沒有思想。再說我也不懂編劇,因為那時候我對世間認識不多,連報紙都沒有看過,編劇的技巧不成熟。但是這本書後來在台灣的社會上,倒是相當受人歡迎,因為「千金小姐,萬金和尚」,乍看之下很有趣、很熱鬧,甚至相繼地,還被翻拍成電影、電視劇、話劇。 
基本上,我沒有學過文學,也不懂得文學。不過,胡適之先生的一句話倒是給我很大的影響。那時候他從事文學改革,發表了很多意見。他曾說:「寫文章就如同說話,話怎麼說,文章就怎麼寫。寫文章者,表情達意,表情表得好,達意達得好,就是好文章。」因此,也就讓我覺得寫作不難。
(待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