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大寫出版提供
文/王錫璋(前國圖編審)
一九五○年代,美國著名圖書館學家唐斯博士(Robert B. Downs)曾撰寫了一系列有關書的書(book about books),其中最經典的一部是彭歌翻譯的《改變歷史的書》(Books that Changed the World),更被列為六○年代圖書館系學生必讀之書。
唐斯博士的理念乃基於拓廣民眾對經典書籍的認識。蓋世界上出版書籍眾多,大多數人只能經由第二手的知識和介紹,得到這些重要書籍的觀念概要,唐斯博士便負起選書、介紹、闡釋作品重要性的寫作工作,以增進民眾對艱難經典有通俗認識的素養。
文明發展重要軌跡
七十幾年過去了,書籍的出版當然更多,承載知識的工具也更多元化,電腦、手機的發明,讓人類的閱讀時間常被眾多零碎的數位資訊占用,民眾更沒時間認識或反思過去歷史上的重要文獻,如何積累成現在的世界文明和成就。
美國作家、歷史學家史考特.克里斯汀生(Scott Christianson)近年所編著的《改變世界的一百份文件》(Documents That Changed the World),亦是基於唐斯博士的理念,想藉由通俗的介紹,認識過去歷史上,能撼動世界的一百篇文字紀錄。
讀者由書名當然可知,這本書用「文件」(Documents)一詞(其實,翻譯成「文獻」或許更能讓讀者了解些),是比書籍的範圍大多了。「文件」不僅包括書,還包括有文字的文物、檔案、合約、宣言、法案、書信、地圖、手稿、樂譜、手札筆記、大綱、電報……甚至於今日的數位化文件等等,其記載的材料除一般熟知的紙張外,從古代的泥板、竹簡、石板、絲帛到電腦時代的數位承載工具等等。
也就是說,克里斯汀生擴大了唐斯博士書籍的範圍,因為人類許多推進文明發展的方向、宗教信仰思想的翻轉、民主精神的進步、社會價值觀念的改變、科學技術的精進等等,其關鍵常在一份文件的公布或簽署、記載,而後成熟,再被記載於歷史或編入書中而已。
當然,也有一些文學作品,影響人心,一開始就以書的形式出版,但這也包括在「文件」(文獻)範圍之內。總之,克里斯汀生這本書,透過回顧從古至今一百件宣言、法典、條約、證書、合約、日記、文學經典及網路訊息等等,以精采的文字介紹和圖照展示,讓我們知道人類文明發展的重要軌跡。
篇章分明引人入勝
這本書以時代區分,介紹從古代、中世紀、近代、到現代,許多代表性文件的歷史故事或背景因素,敘述其如何影響到人類文明、思想的進步。如《漢摩拉比法典》、《死海古卷》、《大憲章》、《古騰堡聖經》、哥倫布的書信;麥哲倫的航海日誌、牛頓手稿、美國獨立宣言、英國權利法案、廢奴法案、女權和女公民權宣言、第一座地下鐵路系統、凡爾賽合約、《安妮日記》、《聯合國憲章》、第一個網站、第一則推特訊息等等;中國的《易經》也因為是中國哲學之首而入列為第一篇呢!
本書因為有眾多圖照,非常引人入勝,又篇章分明,容易隨時閱讀,又可宛如搭上時光機回去踏尋翻轉人類歷史軸線的各種重要文件,是一本可增進歷史通識素養的知性書籍。
透過回顧從古至今100件宣言、法典、條約、證書、合約、日記、文學經典及網路訊息等等,以精采的文字介紹和圖照展示,讓我們知道人類文明發展的重要軌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