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全集38】人間佛教當代問題座談會 111

星雲大師 |2019.06.12
2359觀看次
字級
人與自然萬物是「同體共生」的關係,唯有彼此尊重,才能共存共榮。圖/普存

文/星雲大師

佛教對「殺生問題」的看法 6

素食的真義

【問】佛教提倡吃素不殺生,但是吃蔬菜水果可以嗎?蔬菜水果有生命嗎?甚至素食者能吃雞蛋嗎?請大師開示。

【答】戒殺生,主要是長養我們的慈悲心,《涅槃經》說:「食肉者,斷大慈種……若行、若住、若坐、若臥,一切眾生聞其肉氣悉生恐怖。」所以佛教徒提倡吃素,主要是不忍心殺害雞、鴨、豬、羊等動物的生命,也就是不忍眾生苦。
因為動物有心識,你傷牠的命,吃牠的肉,牠會害怕、恐懼、痛苦。所謂:「我肉眾生肉,名殊體不殊,原同一種性,只為別形軀。苦痛由他受,甘肥任我需。莫叫閻老斷,自揣應如何。」所以佛教主張不殺生,主要是指有生命的動物;至於蔬菜水果等植物只有生機,沒有心識,因此它沒有痛苦,所以吃蔬菜水果是為佛制所許可。
但是也有人質疑,佛教講「花草樹木皆能成佛」,植物既能成佛,難道沒有生命?佛教徒吃蔬菜水果難道不算殺生?這個問題就像常有人問:地藏王菩薩到地獄度眾生,他發願「地獄不空,誓不成佛」。地獄會空嗎?如果地獄永遠沒有空的一天,地藏王菩薩是否永遠成不了佛?其實,地藏王菩薩心中的地獄早就空了。意思是說:「樹木花草能成佛嗎?」人能成佛,樹木花草當然也能成佛。人是有生命的有情,而樹木花草一般說只有生長的機能現象,並沒有心識,它怎麼能成佛呢?只要我成佛,我心裡的法界、我心中的宇宙萬有都會跟著我成佛。也就是說,不是樹木花草成佛,而是我成佛了,它們是我生命之流所流出,所以因為我成佛而能成佛,這就是佛教所謂的「情與無情,同圓種智」。
吃蔬菜水果算不算殺生?由於植物與動物不一樣,植物只有「生機」(生長的機能),沒有「心識」,所以青菜蘿蔔只有物理上的反應,沒有心識的反應;有「心」,佛教才承認他是生命,因此吃素不算殺生。
至於素食者能否吃蛋的問題,見仁見智。好吃者,自有很多理由;不好吃者,也有很多說法。重要的是,佛教主張吃素,不是「吃」的問題,而是為了淨化心靈、清淨行為。有一些人雖然口說不吃雞蛋,但是平時所吃的蛋糕、餅乾,其實都摻有雞蛋。再說,西藏佛教喇嘛吃牛肉、羊肉,南傳、日本僧人也吃魚肉,對某些人而言,吃未受精的雞蛋並不是個嚴重問題。只不過佛教戒律中有一條譏嫌戒,也就是要避人譏嫌。例如佛教徒為了吸引葷食者吃素,特意將素菜做成葷菜的樣子,或取葷菜的名稱,雖說「欲令入佛智,先以欲勾牽」,但不宜太過分,形像、味道弄得太像,難免讓人譏嫌。
因此佛教徒能否吃雞蛋?有的人為了避免吃雞蛋時逢人便要解釋:這是飼料雞產的蛋,未受精,不能孵小雞。為了避譏嫌,於是乾脆不吃;但有的人吃蛋素,也不是嚴重的問題。

【問】物競天擇,這是自然發展的定律;弱肉強食,這是萬物維生之道,甚至有人認為獵殺飛禽野獸,才能維持生態平衡,請問大師,佛教對素食與肉食的看法如何?

【答】素食是中國佛教特有的飲食習慣之一,其他國家的佛教徒很少吃素。中國佛教所以提倡吃素的原因有二:一是儒家所謂「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遠庖廚」;二是佛教經典中也提到要不斷大悲種,慈悲而不殺害動物生命。
素食有很多好處,例如可培養仁慈的心,養成柔和的性格及耐力。西方國家的醫學界早已極力提倡減少肉食,主要是因為肉食容易造成血管內積聚太多的脂肪與膽固醇,導致血管硬化與阻塞的病症,而素食則有益清除體內毒素。
站在佛教的立場,其實不一定要佛教徒全然吃素,吃不吃素是一個形式,心地的清淨最為重要。平時我們也常聽到不信宗教的人說:只要心地善良,不做壞事,何必要吃素呢?乍聽之下,好像很有道理,若仔細去想,便發現此中有矛盾。因為如果是一個心地善良的人,怎忍心把自己的歡喜建築在眾生的痛苦上呢?只管自己的口腹之欲,卻無視於被殺者的慘痛,這還能說是心地善良嗎?佛教勸人素食,主要是為了長養慈悲心,連儒家對食肉都有「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遠庖廚」之言,可見素食對長養慈悲心有其重要意義。
不過素食者也不能矯枉過正,不要為了一人吃素影響大家,反而容易造成他人對佛教反感,所以能夠素食當然很好,如果無法全素,有條件的吃三淨肉、肉邊菜也可以。
只不過現代人喜歡「活吃」實在太殘忍了,平時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偶一不小心割傷或燙傷手指,即感痛楚,然而當我們為了一己口腹之欲,殺雞拔毛,宰豬殺牛,活魚生吃時,可曾體會牠們垂死之痛?所謂:「一指納沸湯,渾身驚欲裂;一針刺己肉,遍體如刀割。魚死向人哀,雞死臨刀泣;哀泣為分明,聽者自不識。」
另外,有一些肉食主義者認為,肉食才能生態平衡。根據最新的研究報告指出,現代社會為了大量供應肉食的需要,以一貫作業大量生產的方式養殖牲畜魚蝦,不僅耗費大量的土地、水源、電能、人力、糧食,而且砍伐大量的天然森林。肉食文化造成森林消失、土地貧瘠、溫室效應、環境汙染,將會招來地球反撲的惡果。
其實世界上所有的生物,彼此相互依存,必須均衡發展,但由於人類長久以來的濫殺、濫捕,已經導致生物鏈的破壞,乃至許多動物瀕臨絕種的危機。試想魚在水中悠游戲水,這是多美好的生態現象,但是在台灣有些貪婪的漁民過去用竿釣,用網捕魚,現在用炸、用毒、用電,水裡的魚蝦不分大小,不是被炸昏、電昏,就是被毒死、電死,真正是趕盡殺絕。甚至每年灰面鷲和伯勞鳥都會從台灣的屏東恆春過境,也總是有一些人會想盡方法去獵捕殘殺。
人類這樣破壞生態,大自然的資源慢慢枯竭,實乃自絕生路,終將自食惡果。因此在加拿大有一條法律,只要釣到的魚不滿一尺,一定要再放回水中,不然就會受到法律的制裁。他們對於維護自然資源,實在很有遠見。
談到生態平衡,自從1872年美國成立世界第一座國家公園──黃石公園,一百多年來,經由不斷的研究,自然與人間的關係逐漸為世人所了解。地球上的生物及無生物環境,因為物質、能量的相互交換而造成自然界的平衡,這種平衡關係稱之為「生態系」,而人只是整個能量循環中的一個環節,人只是自然界的一分子,而非主宰。如果人們不節制和善用自然資源,一旦資源耗盡,環境就會嚴重汙染,而破壞生態平衡。
因此,我們對生命要護其生存,凡是有生命的東西,不要說一個人,就是一隻小麻雀、一條魚、一隻蜻蜓、一隻蝴蝶,甚至山河大地、一花一木,只要是有生命的東西,我們都要保護他的生存,因為人與自然萬物是「同體共生」的關係,唯有彼此尊重,才能共存共榮。
(待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