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全集38】人間佛教當代問題座談會 103

星雲大師 |2019.05.31
1825觀看次
字級
土耳其風景。圖/人間社記者梁清秩
圖/妙熙

文/星雲大師

佛教對「生命教育」的看法 1

佛教對生命教育的看法

人從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必須為生命的存在與意義而奮鬥。生命的意義、生命的價值在哪裡?如何才能活得有意義、有價值、有尊嚴?乃至生命的本質為何?生命的真相是什麼?這些都是提倡「生命教育」的重要課題。
生命教育是近幾年來才受到社會關切的重要議題,然而在佛教,早在二千多年前佛陀宣說的「緣起法」,就已說明生命是彼此相互關係的存在。佛陀以「十二因緣」說明生命的由來與三世輪迴的關係,幫助我們解答「生從何來,死往何去」的生命之謎。
由於佛教的教義最能貼近「生命教育」的意涵,所以多年來每逢寒暑假,教育部與國際佛光會合辦的「全國教師生命教育研習營」,總是選擇在佛光山上課。2003年8月23日,二千多名參加「生命教育研習營」的老師們,就在這樣的因緣下,與佛光山海內外主管共同在如來殿大會堂,參與了一場由星雲大師主持的「佛教對『生命教育』看法」的座談會。
談到生命,星雲大師首先開宗明義說:「人活在世間,就是因為有一條命,沒有命,也沒有身體,就沒有活動;因為有命,才有世界、才有人我、才有幸福、才有歡喜,生命的重要於焉可見。」
在二個小時的問題座談裡,星雲大師從佛教的觀點,指導大家重新認識生命,進一步尊重生命、愛護生命,繼而創造生命的價值、圓滿生命的意義。以下是當天問題座談的紀實。

【問】現在教育部積極在推動「生命教育」,但是談起生命,一般人常有「生從何來,死往何去」的迷惑。請問大師,生命到底從何而來?佛教的教義能否為我們解答生死之謎?

【答】「生從何來,死往何去?」自有人類文化以來,生命的起源就一直困擾著無數的思想家、哲學家。雖然有不少人窮其一生努力在探究,急欲解開這個謎題,但千古以來唯有釋迦牟尼佛和歷代悟道的禪師們道出了原委,卻又不易為人所了解。
其實,一個真正有智慧的人,應該懂得尋找生命的根源,提起「生從何處來,死往何處去」的疑情。生,不會像孫悟空一樣,突然之間從石頭裡蹦出來。人既不是石縫裡蹦出來的,也不會無緣無故從天上掉下來,那麼人到底是從哪裡來的呢?依一般世俗的說法,人是父母所生!父母從哪裡來?從祖父母來!祖父母從哪裡來?從曾祖父母來!曾祖父母從哪裡來?……一代一代往上追溯,最後就不得而知了。
根據佛教的「十二因緣」說,有情眾生由於累劫的「無明」煩惱,造作各種「行」為,因此產生業「識」。隨著阿賴耶識在母體子宮裡漸漸孕育成色心和合的生命體,是為「名色」;名是生命體的精神部分,色則指物質部分。數月之後,生命體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成熟,稱為「六入」;胎兒脫離母體後漸漸開始接「觸」外境,並對外界的苦樂感「受」產生「愛」與不愛,進而有了執「取」所愛的行動,結果由於身、口、意行為的造作,又種下了後「有」的生命體,有了「生」終將難免「老死」,「死」又是另一期生命的開始。
於是「因為『無明』的關係而有了『行』為,有了行為就產生業『識』,有了業識,所以有精神與物質的『名色』,有了名色故而有眼耳鼻舌身意等『六入』,透過六入與外境接『觸』,有了觸覺就有苦樂的感『受』,有了感受就會揀擇貪『愛』,有了貪愛進一步就會執『取』,執取的結果有了後『有』的生命,因為後有的因緣而出『生』,生命又會隨著緣滅而『老死』」。
因此在十二因緣的循環之下,有情眾生一期又一期的生命便因此流轉不已。所以佛教的「十二因緣」,明示一個人的生命是三世流轉的,從過去到現在,從現在到未來,循環不已,這也是佛教和其他宗教對生命看法的最大不同。
一般宗教對生命的思考模式都是直線式的,佛教講生命則是環型的。佛教認為「法不孤起,仗境方生」,佛教對生命的看法是「無始無終」,佛教把人定位在六道輪迴、五趣流轉的樞紐地位。
五趣六道就是地獄、餓鬼、畜生、阿修羅、人、天;人在六道裡輪迴,就是靠著「業」這條線來維繫生命。業的生命線猶如念珠的線一樣,一顆念珠等於一期的生命,一期一期的生命靠著「業」來串連,就像一條線把念珠串成,不會散失。所以佛教說生命的流轉,是無始無終的「生死輪迴」。
過去有一首歌〈一江春水向東流〉,不管江水流到哪裡,又會再流回來。生命之流不但在五趣六道裡流轉不停,而且佛經說「此有故彼有,此無故彼無」,我們的生命不是突然而有,也無法單獨存在。例如,我們要仰賴農人耕種,才有飯吃;要有工人紡織,才有衣穿。甚至父母養我、老師教我、社會大眾共同成就之外,還要自然界的陽光、空氣、水分等宇宙萬有「眾緣和合」,我才能存在;如果宇宙萬有缺少了一個因緣,我就無法生存了。
也就是說,吾人的生命不是建築在自己的身體上,而是必須仰賴士農工商、社會大眾的眾緣成就;失去大眾的因緣,吾人的生命就難以維繫。尤其在眾多因緣當中,因為父母相愛,有緣結合,再加上我的業「因」和他們為「緣」,因此生養了我。所以,我們要研究生命從哪裡來?簡單說,生命是從因緣所生,人是從業感而來,由於我們的行為造下各種業,最後就會隨業而受報,所以生命就在「因緣果報」裡隨著業力流轉不停,這就是生命的去來。
人,生從何來?死了又往何處去?宇宙人生是怎樣形成的?其實天台宗的「百界千如」最能回答這個問題。我們每一個人的心都具足「十法界」,每一個法界又都具有「十如是」,所以「百界」、「千如」都在我們的自心裡。我們的心,就時間來說是「豎窮三際」,就空間來說是「橫遍十方」,所以能「心包太虛,量周沙界」,宇宙萬有的根源,都在我們的心中。
佛教有一部《大乘起信論》,就是要我們相信自己的真心。真心就如一塊黃金,把黃金做成戒子、耳環、飾物、碗筷等,甚至把它丟進陰溝裡,或棄置垃圾堆中,它的形態雖然千變萬化,但是黃金的本質卻永遠不變。正如一個人的生命,雖然在中陰身時不得不受生,已生不得不變老,已老不得不生病,已病不得不死亡,但是在生老病死的不停流轉中,我們的「真心」卻是圓成周遍,恆常不變的。
所以,世界可以毀滅,而我們的真心不會毀滅;生命的形相雖有千差萬別,生命的理性則是一切平等。只是凡夫在分段生死中,一期一期的生命因有「隔陰之迷」,也就是說換了身體就不知道過去的一切,致使千古以來生命之源一直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但是生命本來就沒有所謂的起源、終始,生命只是隨著因緣而有所變化,隨著我們的業力而相續不斷,因此只要我們對佛教的緣起性空、三法印、業識、因果等義理能通達明白,則生從何來?死往何去?即不問自明了。
(待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