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九年秋,一趟京都賞楓之旅,意外發現許多楓樹下鋪了一層油亮鮮豔的黃橙色落葉。圖/陳牧雨
文/陳牧雨
二○○九年秋,一趟京都賞楓之旅,意外發現許多楓樹下鋪了一層油亮鮮豔的黃橙色落葉,很特別的是,這些葉子雖然已掉離枝幹,卻一點枯乾凋敝的感覺都沒有,好像仍繼續承受著母株的養分與水分,色澤依然非常鮮明,而且落葉的數量實在驚人,常常在廣大的地面上鋪上好幾層厚厚的密密麻麻的金黃,非常令人驚豔。後來,經導遊解釋,才知道這些其實是銀杏掉落的葉子。
經過這次的邂逅,回來後查了銀杏的資料,才知道銀杏的偉大之處,不只在貢獻出它的金黃色落葉,而且裸露的種子稱為白果,對人體有醫療的效果。銀杏原產於中國,現在被廣泛種植於全世界,早早就引入人類歷史。它有多種用途,可作為傳統醫學用途和食物;銀杏的壽命可達三千年以上,中國及日本都可看見上千年的古銀杏樹。
銀杏屬裸子植物銀杏門唯一現存物種,和它同門的所有其它物種都已滅絕,因此被稱為植物界的「活化石」,已發現的化石更可以追溯到二點七億年前。
根據據《本草綱目》記載:「白果小苦微甘,性溫有小毒,多食令人腹脹。」又說:「熟食溫肺、益氣、定喘嗽、縮小便、止白濁,生食降痰、消毒殺蟲,嚼漿塗鼻面手足,去鼻疽皰黑乾黯皴皺及疥癬疳蟲陰虱。」可見銀杏是很好的藥用植物,但生食有毒,煮熟後才可食用,但也不宜多吃。
銀杏,因為葉子如鴨掌狀,因此又被稱為鴨腳樹、鴨腳子等。所以,宋人張無盡於〈詠銀杏〉說:「鴨腳半熟色猶青,紗囊馳寄江陵城。」同樣地,宋代的詩人劉原父也有句:「……高林似吳鴨,滿樹蹼鋪鋪。結子繁黃李,炮仁瑩翠珠……」,說的也正是銀杏。歐陽修更有題為〈鴨腳〉的詠銀杏五言詩。
銀杏的葉子,在春夏也如同一般植物的葉子呈現綠色。到了秋天開始轉黃,由於色如黃金,而且葉繁樹廣美麗耀眼,所以也是一種觀賞用的植物。台灣這幾年也開始有人種植銀杏,但因新種,都不若我在京都看到的老樹枝大葉繁,而且植被廣披,甚是壯觀。
銀杏又有另一名稱,叫做「公孫樹」,據說種樹之後,等到種樹人的孫子才吃得到銀杏的果實或種子;意思是銀杏成長很緩慢。一般成長緩慢的植物,枝幹都非常堅硬,大體上都適合拿來製作家具,或者作為建材之用;銀杏也不例外,在古代是作為屋梁的好材料,因此古人常以「杏梁」來稱呼屋梁。
如陳造〈贈郭高叔三首.其二〉,就有「燕台賦就尚緘囊,已作新聲遶杏梁」的句子。王維也有一首〈文杏館〉的詩:「文杏裁為梁,香茅結為宇。不知棟裡雲,去作人間雨。」所謂文杏就是銀杏。
今年過年,趁著假期,畫了一幅滿載稻草的牛車以示豐收。因為是秋景,因此想到以銀杏為背景,畫完並做了一首詩題畫:「年豐事事順吾心,漫步秋風滿地金。世讚良材堪結宇,還勞摩詰動微吟。」(自製題畫詩,七言絕句,平起平韻偏格,侵韻)詩裡就用了王維這首〈文杏館〉作為典故。
王維因為是佛教徒,佛教有《維摩詰經》,因第一個字「維」恰巧為王維的名,因此王維自取字為「摩詰」。所以我的題畫詩裡才有「世讚良材堪結宇,還勞摩詰動微吟」這樣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