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探究】安徒生──童話世界背後的孤獨人生

文/陳佩瑜 |2019.03.12
2189觀看次
字級

文/陳佩瑜(北藝大戲劇所)

丹麥的安徒生童話與德國的柏林童話相較,總是多了份溫暖與淡淡的哀傷。原來,這樣的風格竟與作者的人生有關,很難想像,帶給那麼多兒童快樂的安徒生是個不快樂的人。

安徒生的爸爸是個窮鞋匠,娶了大自己十多歲的洗衣婦為妻,十年後從戰場返家病故。河邊洗衣既冷又累,為了取暖,他的媽媽養成酗酒的習慣。而得了精神病的祖父常編出一些奇幻但恐怖的故事,嚇壞了小安徒生。

幼年的安徒生內向孤單愛幻想、不擅與人交往,貧困的生活使他十四歲就離開故鄉前往首都哥本哈根謀生。原本,想成為歌劇演員的夢想,卻因嗓子壞了而破滅;雖然,劇場主管發現他的寫作天分,而送他入語言學校進修,但與人格格不入的個性,仍讓安徒生曾言:那是「最痛苦的時期」。

瘦高的安徒生有著一張不符合一般審美觀的長臉——再配上一雙深陷且看起來昏昏欲睡的眼睛、一個大鼻子,除個性外,外表可能也是他的人生得不到愛情的因素之一。他曾沮喪地訴說著:「我總是孤獨、孤獨、孤獨,不會有年輕女孩願意看我一眼。」他曾痛苦地吶喊著:「整晚怪異可怕的頭疼。在令人驚駭的惡夢中,我的咽喉被頭髮一圈圈的纏繞束縛。」

原來,《醜小鴨》是他的自傳故事;《賣火柴的小女孩》是他窮困的回憶;《小美人魚》犧牲了自己也換不到愛情;《小錫兵》一出生就有缺陷,奮鬥了一生仍被送進火窟。

他的一生旅居各地、居無定所,不知何處是家園;他不只想逃離故鄉,還要逃離丹麥,但他其實又是個極度缺乏安全感的人。在飄泊的生活中,他必攜的隨身之物,竟是一條九公尺長繩!原來時時擔心廉價旅館失火的他,預備長繩是為了方便從窗戶逃生。看來,夜夜做著惡夢的安徒生,應該多麼想要一個安定溫馨的家啊!

在進一步認識安徒生後,想起後世給他的一句評論——感觸良多,大意是:安徒生雖不曾做過父親,但他卻成了全世界孩子的床邊故事爸爸。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