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一筆字佛光菜根譚】(60-2)

星雲大師 |2017.03.14
2881觀看次
字級
藝術家楊惠珊女士製作的四公尺千手觀音菩薩塑像。此作品是依據甘肅省敦煌莫高窟第三窟一幅逐漸消逝的元代壁畫「千手千眼觀音變相」所創作,塑像面容柔和莊嚴,令許多參觀者流連徘徊。今安奉於日本佛光山法水寺。 圖/佛光山提供


明心見性(二)
文/星雲大師


明月清風安逸休閒
心領神會很有默契
見機行事靈活應用
性別平等男女無差
明哲保身潔身自好
心靈手巧精明幹練
見義而為挺身而出
性烈如火個性剛強
明察秋毫目光敏銳
心曠神怡悠然自得
見仁見智看法不同
性向測驗了解潛能
明窗几淨室內清爽
心滿意足沒有遺憾
見賢思齊力爭上游
性和心慈和藹可親
明心悟道覺察真理
心甘情願無怨無悔
見性成佛識得本心
性相圓融理事無礙


眼根修行
文/星雲大師


眼睛是靈魂之窗,如果沒有眼睛,不但生活上會造成諸多的不便,而且無法欣賞到五彩繽紛的美麗世界。不過凡事有利有弊,眼睛有時候不當看而看,或是看錯了,也會造成人際之間許多的是非與糾紛。如何才能發揮眼睛應有的功能而不致產生麻煩,首先要做好「眼根」的修行。有四點說明:
第一、我們要修慈眼:慈悲是人間最美好的無價之寶,觀世音菩薩所以能被家家戶戶所信仰,就是因為觀世音很「慈悲」。所謂「慈眼視眾生」,能以慈悲的眼睛看人,人人都是菩薩,所以我們不要用懷疑的心眼看人,不要用不信任的眼光看人,不要用先入為主的觀念看人,而要以慈悲心待人,以慈悲的眼睛看人,則不但所遇都是諸上善人,當下自己就是慈悲的觀世音。
第二、我們要修慧眼:慧眼,就是真理的眼睛、智慧的眼睛。一個人能透過般若智慧的眼睛來辨別是非、權衡輕重、知道善惡、了解好壞,這就是慧眼。有很多人不明理,就是因為智慧不夠,看不清事實真相,所以能修出一雙智慧的眼睛,才不會被假相所迷惑。
第三、我們要修法眼:法眼,就是對真理的認識。例如對「生從何來?死往何去?」對宇宙的起源與還滅,乃至對一個人的生、老、病、死,對世間的成、住、壞、空,對心念的生、住、異、滅等,我們要用法眼去透視。法眼就如顯微鏡,再細微的事物,經過顯微鏡一照,真相就會顯現出來。所以我們要修出一雙法眼,才能看清人生實相。
第四、我們要修佛眼:佛就是覺悟真理的人。能用佛眼看這個世間的一切眾生,彼此都是平等無差別;能用佛眼看這個世間上的眾生,都如佛子羅羅,所以佛眼就是智慧、就是慈悲。能用佛眼來觀照人間,世間人人都是佛;反之,你用仇視的眼睛看人,人人都是冤家對頭,唯有用清淨的雙眼,才能見到清淨的自性。
每個人都有一雙肉眼,但是肉眼所見有限,肉眼只識大不觀小,所以「眼根的修行」,除了要修出一雙慈悲的眼睛、智慧的眼睛以外,進而要修法眼,要能見到過去、現在、未來,且能看裡看外、看大看小,甚至要修「佛眼」,所謂「佛觀一水,八萬四千蟲」。不過眼根修行更重要的,還是要多看自己,要檢討自己的過失;要看別人,以期見賢思齊;要看世界,以拓展自己的心胸;要看未來,以建設人間淨土。所以「眼根」的修行有四點:


第一、我們要修慈眼。
第二、我們要修慧眼。
第三、我們要修法眼。
第四、我們要修佛眼。


──摘自《星雲法語》第一冊 p.95


【佛教問題】


一、如何見到自性佛?


我們平常說認識什麼佛,看到一尊佛像,說這是釋迦牟尼佛,那是阿彌陀佛、藥師佛,或是觀世音菩薩、地藏菩薩、文殊菩薩、普賢菩薩等,我們所認識的都是外面的佛。學佛修行,要緊的是認識自己的自性佛。
每一個人自己就是佛,但是你能認識自己是佛嗎?
過去,有信徒問禪師:「如何是佛?」
禪師說:「我不敢告訴你,告訴你,怕你不相信。」
信徒說:「不!禪師!我是誠懇地來向您問道的,您的話我怎麼敢不相信呢?」
「喔!你相信,那你剛才問甚麼?」
「如何是佛?」
「喔!如何是佛?你就是啊!」
佛性人人本具,但因凡夫眾生不敢直下承擔自己是佛,所以只能是凡夫。所謂「迷即眾生,悟即佛」。
唐朝的裴休宰相,有一天請黃檗禪師到他家裡去為佛像開光,黃檗禪師就對他說:「何必一定要在佛像身上開光呢?何不在你自己的心上開光呢?」
所以,禪,要我們不要心外求法。你能認識自性,自己就是佛。
講到自性佛,我們的佛性是「在聖不增,在凡不減」的,你成佛了,佛界裡並沒有增加一個,因為本來大家都是佛;你成佛了,凡夫裡也沒有減少一個,因為佛性在凡不減。佛與眾生只是迷悟的差別而已,所以「參禪悟道」,就是要認識自己的佛性。


二、何謂自性自度?


在《六祖壇經》中,惠能大師一再強調,學道的人要自己度自己,不能完全依靠別人,所謂「迷時師度,悟時自度」。
一個學生讀書求學,如果完全依靠老師,自己不用心,絕不會有太大的長進。所以,學佛修行,三分靠老師,七分要靠自己,要「自性自度」,能夠覺悟自己的自性,才能自度,這才是究竟之道。
有一位瑞巖禪師,他每天早上起來,總要先叫自己:「主人公!主人公!」然後自己回答:「有!有!」然後說:「你要醒一醒!你不要給人欺瞞!」自己又再答:「我要醒一醒!我不給人欺瞞!」所以,有一首詩偈說:「學道之人不識真,只為從來認識神,無始劫來生死本,痴人喚作本來人。」我們不知道自己的本性,心外求法,哪裡能求到自己的根本呢?


──節錄自星雲大師著《六祖壇經講話》第三冊 〈懺悔品‧問題講解〉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