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戴定國
「我要讓青少年再次有夢。」拉加德馬赫盧夫說,她是敘利亞女演員。
九月二十日聯合國召開首屆難民高峰會,九月二十一日是國際和平日。《創建敘利亞》藝術展二十一日在倫敦開幕,以多媒體裝置探索藝術協助世人想像,並在敘利亞危機後建立一個更美好的未來。
九位參展敘利亞藝術家,因戰亂遠離家園,現居黎巴嫩首都貝魯特。去年一位敘利亞知名藝術家申請簽證,被英國拒絕,使他缺席在倫敦首次個展。因此貝魯特的難民藝術家在倫敦舉行《創造敘利亞》展覽,格外有意義。
「國際警覺」(International Alert)是全球領先的建設和平組織,每年國際和平日舉行「和平倡導節」(Talking Peace festival),促進世界、中東和平。今年三十周年慶,第一次以藝術展覽形式,呈現敘利亞難民危機。
《創建敘利亞》主題為「未來的星群網絡」(The Future Constellation)。策展人戴映萱表示,概念發想自對星空的嚮往。星空是希望的象徵。敘利亞難民藝術家認為,五年內戰造成的不只是流離失所,更因此被剝奪做夢能力。難民孩童對家的概念模糊到沒有了輪廓,未來身在何處,更是一個變動的未知答案。
戰爭介入藝術,剝奪人命及生活。如今,藝術開始「介入」敘利亞難民危機。《創造敘利亞》參展藝術家,包括動畫繪者、戲劇和電視女演員、音樂節總監、電影製作人、音樂家和合唱團指揮以及畫家。
展場House of Vans位於倫敦滑鐵盧火車站的地底隧道。展覽利用空間的特殊性,打造出敘利亞地區的街景氛圍。展出作品包括戲劇、電影、聲音裝置、動畫和照片紀錄。
他們期望世人知道,敘利亞並非只有戰爭與殘骸,更多的是再生(regrowth)與創造力;所有參展藝術家並非只是創造「復原力」(resilience),更是建構對未來的集體想像:一個值得努力創造的未來,一個非暴力的和平未來。
漫畫家卡里姆說,希望幫助年輕敘利亞難民,透過漫畫開發共同的經歷。「藝術呈現生活中美好和美麗的東西,並鼓勵人們站在暴力的對立面。這是一個應對機制,可以處理複雜的政治。」
對女演員拉加德來說,戲劇可幫助年輕難民學習新的技能,重拾目標感。也就是「再次有夢」。
敘利亞內戰、難民湧向歐洲是當前最嚴重國際問題,這個跨國的《創造敘利亞》展覽,吸引全球目光。策展人是台灣留學生戴映萱,剛從倫敦大學金匠藝術學院(Goldsmiths, University of London)策展研究所畢業,研究關注國際移民、藝術與實踐主義,並撰寫藝評。
展覽所繪製的星群網絡,即是未來的敘利亞。「聽完對方的竊竊私語,我們仰望夜空。這是故事的開始,在星空下,有我們未來的希望。」每個星座主星代表的是每位藝術家,他們串聯成一個網絡,敘利亞的未來雛形也因此明朗清晰,照亮整個星空與他們回家的路。
敘利亞難民分布在國內外各個分裂的社區,這些藝術家參與、觀察,希望啟發兒童和年輕人,拿起畫布、畫筆、吉他、相機…而不是槍。這才是《創建敘利亞》的正確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