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戴定國
美國電動車大廠特斯拉的Model S車型,尚未上市已引起預購朝。今年六月新加坡將電動車消耗的電量折算成二氧化碳排量,計算結果Model S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超標,被認定為「非環境友好車型」,對車主課稅一萬五千美元。
此事讓人了解,新能源汽車並非想像中清潔。雖然它的直接汙染排放量為零,但從發電到電池的生產和處理,仍有許多間接汙染和排放,也就是所謂「從油井到車輪」(from well to wheal)的能源效率和綜合碳排放。
考慮綜合碳排放,「從油井到車輪」不無道理。要想真正的清潔,需要電網、汽車製造業、消費者共同努力,而且這個過程可能需要很多年。
新能源汽車其實是個小型移動儲電站。如果像德國一樣廣泛使用太陽能,白天發電,儲存在電池裡,晚上充電,第二天還可以將多餘的電賣給電力公司。
這個假設基於到二○二○年,電池成本比現在便宜三成,即使普通家庭也能買得起新能源車的蓄電池。
日本正發展「氫汽車」,計畫二○二○年東京奧運前打造「氫公路」,沿途設置「加氫站」。但氫氣揮發性高又可燃,有爆炸危險,許多人聯想到氫彈,專家則表示,「氫汽車」的燃料箱經過嚴格測試,經得起任何震動。
法國科技專家指出,為了防止氫氣外洩,日本設置加氫站的規定太嚴格,建造加氫站的成本是歐美的二、三倍,「氫汽車」的價格也太高。
日本曾表示,要用再生能源來生產氫氣,但有人批評這是本末倒置,因為現在日本有九成電力靠化石燃料。綠色和平組織生態專家說:「日本不要搞錯了,要成為永續國家,應先投資再生能源,再發展氫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