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戴定國
紐約時報在報導「奧運瑣事」時,問道:「誰擁有二十三枚金牌和一堆紫色圓形痕跡?」這些醒目的紫圈,看起來像是打過架,實際上是「費爾普斯肩膀上的秘密:拔罐」。
「這是中國古代的療法,它正在經歷自己的奧運時刻。」紐約時報指出,拔罐是把特製杯子放在皮膚上,透過加熱、抽氣產生吸力,把下層肌肉拉起,讓表皮下的毛細血管破裂,可減輕酸痛,加速疲勞肌肉恢復。
拔罐有療效 西方有質疑
拔罐有時是一個杯子,有時十幾個,視治療的部位大小決定。杯子愈多看起來愈「恐怖」,或者說愈像「奇觀」。幾年前,丹佛野馬橄欖球隊的球員德馬庫斯.韋爾發表一張照片,他的背部有十九個透明杯子。
不過,就像中醫一樣,西方對這種民俗醫療頗有質疑。有幾項研究,比較拔罐和「漸進肌肉放鬆法」(PMR)的療效,拔罐患者確有療效。但研究者表示,看著自己身上吸著一個個罐子,還留下印記,「患者能感覺到治療,而且會這會起心理安慰作用。」
但西方學者也坦承,這種療法有切實的生理作用。拔罐會導致局部發炎,促使免疫系統產生細胞活素,這種微小的蛋白質能促進細胞之間的交流,有助於調節免疫反應。
中國選手參賽時,隨行物理治療師會帶著拔罐用具。費爾普斯二○一四年開始接受。去年《游泳世界》雜誌指出,一些大學已採用拔罐療法,亞瑪遜更推出「自助拔罐器具」。俄羅斯運動員大規模捲入禁藥爭議,他們質疑,使用拔罐的功效與服用禁藥差不多,應該也要禁止。
舉重大力士 要能舉汽車
紐約時報另一篇報導的標題是:「舉重場沒了興奮劑,觀眾還買帳嗎?」觀眾受訪時表示,他們希望運動員遠離藥物,但也希望從赤裸裸的人類力量中得到娛樂。
「人們喜歡看到世界紀錄,」澳洲理療師、舉重運動員丹里格尼說。「就像棒球一樣。人們只想看全壘打。」
紐約時報以挖苦的語調說:「長期以來,藥物是舉重比賽中默默無聞但至關重要的部分。如果說這世上有什麼運動應該允許使用興奮劑,甚至強制要求使用,那就是舉重了。」
「讓我們坦誠些。我們想看的不是一個人舉起小桶,而是舉起一輛汽車。如果奧運百米短跑冠軍成績是十五秒而不是九秒,你會不換台嗎?」
藥物提高成績 像電影特效
「提高成績的藥物」專家表示,大部分體育迷對興奮劑的態度,和對星際大戰電影裡的特效一樣。「它會增加看比賽樂趣,因為你看的是超越現實世界的人,在做超越現實世界的事。」舉重沒了俄羅斯和保加利亞選手,就如同哈利波特沒了伏地魔。
禁藥問題不是巴西里約奧運才開始,每屆奧運都有禁藥風暴,只是大小不同。即使觀眾看鐵人競賽時更想看到「超人」,但禁藥關乎公平問題。里約奧運嚴格查禁藥,國際奧會甚至追查過去幾屆奧運,索回了一些金牌。
不過,科學可能改變這一切。去年日本京都大學利用基因組編輯技術,培育出一點五倍重量的鯛魚。你能想像一九三公分的費爾普斯,身高、體重「壯大」一點五倍嗎?
基因組編輯被視為「人踏入了神的領域」,當人們還在質疑基改食品時,「基因完美人離我們有多遠?」的疑問句,已帶著肯定句口吻。基因編輯、DNA改造技術被視為再造人類的手段,現在這種技術即將從培養皿走向人類。
基因完美人 將再造世界
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已經批准第一項對人類使用Crispr基因組編輯技術,以「重啟」癌症病人免疫細胞的臨床試驗。這項實驗的目的,不是為了改善治療結果,而是為了證明安全性。若安全性提高,包括基改食品就能被人類接受嗎?
經過基因組編輯的人類胚胎,目前沒有被批准植入母體,直至足月分娩。英國金融時報報導:「即使如此,基因編輯技術略微提高了實現「完美的人」(homo perfectus)的可能性——作為一個物種,我們還沒有完全想好這個經過完美編輯的大膽新世界會有什麼影響。」
當「基因完美人」出現在運動場,甚至現實世界的每個領域,如戰場,未來的世界難以想像。這些基改超人不需禁藥,不需拔罐,刷新世界紀錄將易如反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