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恐 在法國,不再活得像上帝

戴定國 |2016.08.07
1008觀看次
字級

文/戴定國

「巴士底日」是法國國慶日,狂歡後,人們會外出度假幾周。遁往鄉間別墅、海灘。外國遊客也會湧入,在每一座悠閒得完美的城市,留下開心記憶。

巴黎,代表浪漫與光輝歷史,整座城市建築都像博物館。法國人的日常生活,儘管只是在小酒館喝上一杯,德國人也羨慕稱為「在法國活得像上帝」。

「如今,法國人生活中揮之不去的擔憂是:天可能會塌下來」。

剛結束的歐洲杯足球賽期間,一個陽光明媚的下午,英國金融時報專欄作家西蒙庫柏和一位友人在馬賽老港喝酒,朋友半開玩笑說:「我們是不是該在這個露台遭到機槍掃射之前離開?」

不久,尼斯慘案發生了。一名聖戰分子駕駛卡車衝進人群,導致八十四人死亡。

尼斯慘案前一天,西蒙庫柏在巴黎看到電影《巴士底日》的海報,電影情節是關於一場大規模恐怖主義陰謀。西蒙庫柏心想:但願不會成為預言。

歷經三次恐怖攻擊後,法國人不再有向恐怖分子嗆聲的勇氣,心中只有「恐攻將成為家常便飯」的害怕,和「政府束手無策」的憤怒。總理瓦爾斯到尼斯悼念受害者,遭到噓聲:「瓦爾斯辭職」。

尼斯人比較樂觀,說展現勇氣最好的方式,就是用行動證明「我們不因害怕就改變生活方式」。餐廳高朋滿座,婚禮照常舉行,彷彿恐攻沒發生過。

二○一四年的悲觀程度調查,法國在六十五國中排名第六十。與其他富裕國家民眾相比,法國人的幸福感更低。

加強警力 不保證零風險

法國的悲觀論者沒看錯。緊接在尼斯之後,諾曼第地區八十五歲神父海默爾,在天主教堂遭兩名不滿二十歲的聖戰士殺害。

不過一年半時間,法國發生了天翻地覆變化。瓦爾斯承認:「法國不得不與恐怖主義生活在一起。」家長聚在一起討論,恐怖分子是否可能闖入學校。坐地鐵,得接受保全搜身。

過去兩年,法國通過三部法律,加強情報部門,增設九千個警察。但官員說「並不保證零風險」,並稱反恐是「艱苦的」,威脅是「多方面的」。反對黨批評政府「做得還不徹底。宿命論不是政策」。

IS最近在戰場接連被西方聯軍擊潰,轉而將恐怖活動「發包」出去。法國境內有成千上萬潛在的「獨狼」聖戰分子。只需租一輛卡車,就可以發動恐怖襲擊,幾乎無法阻止。

失控的國家 恐陷入內戰

法國極右派揚言報復。總理瓦爾斯警告,種族衝突導火線一旦點燃,將陷入以暴制暴的惡性循環,法國將淪為「失控的國家」。國安局長更警告,極右派與穆斯林的矛盾一旦爆發,恐將陷入血腥內戰。

西蒙庫柏另在〈巴黎:恐懼和午餐〉一文寫道:「你坐在餐廳,本能地思忖如果有槍手走進來,要往哪跑。」「在沉默中,巴黎人掂量著恐襲對自己造成的影響。」

恐怖襲擊破壞了種族關係,加上法國人預期壽命自一九六九年以來首次下降,使極右勢力達到戰後的高點。

明年大選,極可能是歐蘭德、前總統沙科吉與極右翼政黨「民族陣線」的瑪琳雷朋對壘。西蒙庫柏諷刺說,前兩位…是我們已看過的兩場糟糕電影,第三位…則是令人不堪設想的恐怖電影。

瑪琳雷朋主張,向伊斯蘭基本教義「宣戰」。最新民調顯示,她的支持率近三成,是總統歐蘭德的兩倍。

幽默家 自認社會工作者

二○一二年底,金融海嘯的餘威仍在。法國繁華落盡,人們在愁雲慘霧中慘淡過日子。這時候,幽默成為對抗危機的利器,在開懷大笑中,忘卻危機,忘記所有的煩惱憂傷。

幽默家這個行業因而興起,廣播電台重金請來媒體幽默家,從一早就開始的節目讓觀眾笑不可遏。他們用幽默批判政治人物、批判政策、批判經濟,聽眾對他們的信賴更勝於記者。

「在法國活得像上帝」已成諷刺。幽默家自認自己像是社會工作者。

等待恐攻 已成歐美的日常生活

倫敦和紐約警方都評估他們的城市必遭恐攻,嚴陣以待。倫敦警察原不配槍,現在增加佩槍警察。紐約成立「關鍵反應指揮部」,日日模擬演訓。在法國,緊急狀態已成為「新常態」。

德國連續發生四起襲擊事件,法國總統歐蘭德譴責「恐怖主義行徑」,但德國警方僅稱為「激情犯罪」。巴伐利亞州發生襲擊事件後,該州司法部長說「伊斯蘭恐怖活動已擴散到德國」,但德國人迄今未談論歐蘭德的那種「反恐戰爭」。

德國總理梅克爾表示,不會改變難民政策,並堅稱,能應付去年進入國內的一百萬移民,讓他們充分融入社會。梅克爾提出加強安全九點計畫,但被批評對恐攻過於輕忽。

媒體報導稱:「德國立場溫和的政治家和公民,都表現出了冷靜和團結。」不知是褒是貶。不過,政府依然受到支持,反移民的「新選項黨」支持率下降至百分之十一。新選項黨比不上其他國家的民粹主義者,未能成功散布猜忌和恐懼情緒。

德國並不比其他歐洲國家更安全。但德國政府未像法國和比利時那樣,在大城市的街道部署數千名士兵。由於二戰之故,德國憲法嚴格限制在國內動用軍隊。

英國媒體表示,德國不應對暴力事件做出極端反應。在國家沒有陷入更嚴重的緊急狀態情況下,梅克爾政府保持克制是正確的。

但如果繼續發生襲擊事件,德國人是否還能這麼有韌性?

里約奧運 巴西人把恐攻當笑料

巴西里約奧運五日展開。七月,十二人涉嫌策畫在奧運期間發動恐怖襲擊,被巴西警方逮捕。巴西人幽默以對,打趣道:「天哪,巴西的恐怖分子這麼懶!」取笑他們從未當面會晤,只透過網路聯繫「太業餘」。

巴西司法部長說,嫌疑人參加網上的伊斯蘭國(IS)入會儀式,並試圖網購巴拉圭一支AK-47突擊步槍。有民眾嘲笑:「如果想弄支步槍,在巴西就可以便宜租到。」

連警方研究人員都表示:「這是巴西政府自導自演的媒體秀,以便向全球展示巴西認真對待恐怖主義威脅。」

各國對恐攻聞之色變,巴西人卻輕鬆回應,其實不讓人意外。賓拉登的面具在狂歡節大受歡迎,對這個拉美國家來說,伊斯蘭恐怖主義仍然十分遙遠。

還有網友表示,里約熱內盧根本不值得發動恐攻。兩名恐怖分子試圖炸掉該市巨大的基督救世主雕像,但「他們無法確定,毀掉里約熱內盧是恐怖行為,還是慈善行為」。

里約奧運開幕前的七月底,選手村及各項場館設施不是還沒完工,就是草草結束後啟用,沒水沒電,或是廁所不堪使用,有些國家選手搬出,住進旅館。

巴西總統因涉及貪瀆而下台,繼任的副總統也旋即被發現涉貪,立刻去職。廣泛的腐敗和違規現象,令巴西人什麼都不信。

巴西作家內爾頌•羅德里格斯稱這是巴西的「混血情結」,是民族基本心理特徵的自卑感。依此觀點,巴西不是個「認真」的國度,就連恐怖分子都不把巴西當一回事。

巴西人對恐怖主義如此淡定,是因他們天天面對恐怖。巴西治安敗壞,僅里約一個州,每天平均就有十三人被謀殺。報紙上充斥著令人毛骨悚然的犯罪。

巴西司法部長表示:「我認為,國內犯罪是比恐怖主義更令人擔憂的問題。」一名紐西蘭柔道冠軍表示,他曾被武裝警察綁架和搶劫。

日前,警方查獲多袋印有奧運「里約2016」標誌的毒品,這些毒品袋子上寫著搞笑的警告:「請置於兒童拿不到的地方」,巴西人真是有黑色幽默。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