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龍政變 土耳其強人更獨裁

戴定國 |2016.07.31
1689觀看次
字級

文/戴定國

土耳其政變失敗,很多人出於對民主的信仰,對總統厄多岡表示祝賀;另一些人則因不滿厄多岡的伊斯蘭化,深感失望。在這個早已確立世俗原則的國家,厄多岡為什麼能暢通無阻推行伊斯蘭化?

百年來中東統治模式有兩種:一是世俗的開明專制,打著阿拉伯民族主義旗號,如政治強人伊拉克的海珊和利比亞的格達費。二是強調伊斯蘭基本教義,主要有伊朗等。兩者普遍民主不足,經濟凋敝。

厄多岡 成功發展經濟

厄多岡融合兩者,以經濟繁榮、民主為基礎,帶領國家從軍事威權政治過渡向伊斯蘭政黨主導的現代民主政治。他多次連任,主因是治國有方。他的優點,第一是成功發展經濟,使土耳其即將躋身發達國家行列。中東經濟不振、失業率高,土耳其是例外。

第二,結束政壇混亂局面。一九三八年「國父」凱末爾去世後,政黨林立,軍事政變頻繁,換了十二個總統和三十八個總理。厄多岡強勢領導,給了人民安定生活。

第三,厄多岡拒美攻伊,不對以色列低頭,是最受尊敬的伊斯蘭國家領導人。穆巴拉克下台後,他訪問埃及,迎接他的場面彷彿是歌迷在等待搖滾巨星。二○一一年,他登上時代周刊封面。

保守伊斯蘭化 觸動軍變

主政十多年,厄多岡總理、總統換著做,就如同俄羅斯的普亭;他還打算修憲,引入美式總統制,進一步掌權。絕對的權力使人絕對腐化,使他終究成為政治強人,並從溫和開明專制,把國家帶向保守的伊斯蘭化,觸動軍事叛變。

土耳其前身是鄂圖曼帝國,因常年征伐,軍人地位顯赫。一次大戰後,鄂圖曼為戰敗國,強人凱末爾領導獨立。因軍人最先接觸西方先進思想,認為土耳其的落後是伊斯蘭信仰造成的,因此實施政教分離:廢除哈里發制度,關閉所有宗教法庭,下令禁止戴傳統的土耳其禮拜帽,廢除阿拉伯字母,創立新字母。

一九六○年至一九九七年間,土耳其軍隊發動四次政變,一方面破壞了民主政治的平衡,另一方面也遏制了宗教狂熱。

厄多岡的伊斯蘭保守立場早已顯現,他的夫人和女兒常年戴頭巾出入公共場合;二○一三年,空姐不可以使用鮮紅色唇膏,只准用淡色唇膏。全國不准刊登有關酒的廣告,以糾正社群會風氣。這些背離世俗原則的舉動,讓社會憂心忡忡。

家人涉貪腐 一概不理會

緊接著,二○一四年推特出現厄多岡及家人、政府高官涉及貪腐的竊聽錄音。民眾要求徹查,厄多岡一概不理,認定是特殊利益集團煽惑動亂,想從中獲利。隔年年底,又傳出厄多岡的兒子是伊斯蘭國(IS)石油走私最大的買家,厄多岡同樣矢口否認。

西方媒體批評:「習慣了榮譽和奉承的厄多岡,已聽不進質疑和指責。」不但不承認有問題,一概斥為敵對勢力的陰謀,甚至不惜使用反民主的手段反制。「這種由極端自信演變成的剛愎自用,似乎是很多政治強人執政後期的宿命。」

厄多岡鎮壓批評者引發憤怒,而將伊斯蘭教傳統價值強加於社會,更造成軍方疑慮,導致政變。厄多岡卻利用這次「機會」進一步集權,打擊異己。西方學者質疑:「當一個領導人用民主的方式走向集權甚至獨裁時,世界該如何應對?」

逮捕五萬人 超過政變者

軍事政變後,厄多岡宣布全國進入緊急狀態三個月,秋後算帳,至少五萬人被捕,包括九千名官兵、一百十五位將領,近三千名法官或檢察官遭停職,九千名員警被革職。政變的軍人都沒這麼多。

土耳其甚至關閉六百多所學校,開除約兩萬兩千名教育部人員,撤銷兩萬一千名教師執照,並拘捕六所大學校長。

阿拉伯之春以來,中東局勢動盪。舊強人倒下,新強人又起,西方國家擔心,一向相對穩定的土耳其可能進一步走向極端。

敵我不清的戰爭 土耳其陷入混亂

土耳其每十年一次軍事政變,彷彿已是政治歷史一部分,民主化的最大汙點。厄多岡屢次勝選,除了經濟成績亮眼(有人質疑他操作經濟數字),也懂得民粹之道。

厄多岡常發表民粹式語言,如要求企業雇用失業勞工,理由是反正「企業不會少塊肉」等,因此獲得草根民眾支持。不過,厄多岡日益威權化,走向強硬的伊斯蘭教派,並煽動族裔和教派對立,使國家趨向兩極化。

土耳其多面開戰,更使國家陷入混亂。敘利亞內戰進入第六年,厄多岡介入,與西方一起反對總統阿塞德。土耳其攻打伊斯蘭國,又與境內的庫德族交戰。矛盾的是,庫德族(與西方結盟)、伊斯蘭國(與西方對壘)都與阿塞德纏鬥不休。

一場敵我不清的戰爭,使土耳其恐怖攻擊急遽升高。六月底,土耳其機場遭恐怖攻擊,造成三十六死、八十八傷,是今年第六起恐攻。

土耳其譴責恐攻,怪罪伊斯蘭國和庫德族。觀察家早就警告,庫德族問題可能引發軍事反應。如果庫德族與土耳其政府軍的戰鬥失控,將導致安全崩潰和經濟走下坡。而假如政府愈來愈威權,要求軍人「出面」的呼聲會升高。

美國眾議員麥考爾認為,土耳其軍變,是反對厄多岡公開擁抱伊斯蘭教規。他表示,大批外國戰士經由土耳其到敘利亞,加入IS,與阿塞德部隊作戰。「厄多岡卻視若無睹,結果IS勢力最近衝擊土耳其。」

厄多岡似乎想回復鄂圖曼帝國光輝。但軍方認為他的政策危及國家安全,因此發動政變。厄多岡若要戀棧,勢須獲得軍方支持。

歐亞身分尷尬 土耳其難加入歐盟

土耳其跨越歐亞,多年來試圖加入歐盟,始終被拒於門外。德國和法國是最主要的反對者,理由是民族、文化差異大,可能影響歐盟的凝聚力。

土耳其面積百分之九十七位於亞洲,其餘在歐洲,是主因之一。土耳其人的祖先包括鄂圖曼人等,都是突厥人的分支,與歐洲民族淵源不同。

土耳其信仰伊斯蘭教,十一世紀開始壯大,威脅基督教歐洲。為了爭奪聖地耶路撒冷,有了著名的十字軍東征。一四五三年,鄂圖曼土耳其占領東羅馬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消滅了這個東方基督教盟主。

隨後,鄂圖曼土耳其沿多瑙河向西征伐。一六八三年包圍維也納,久攻不下,保住了歐洲。如今土耳其想加入歐盟,部分歐洲國家認為,那麼「維也納圍城戰」豈非白忙一場?

近年,歐洲國家反移民,也增加土耳其入歐障礙。歐盟的申根公約,取消各國邊境關卡,人貨可以自由往來流通。一旦土耳其入歐,申根公約生效,聚集土耳其的難民及移民獲得「解放」,可能遍布整個歐盟。歐洲國家憂慮,其中可能夾藏恐怖份子。

許多歐洲國家恢復邊境管制。其餘如法國、德國的極右翼政黨威脅說,不限制移民,將破壞幫助窮人的社會安全體系。這種訴求,使極端勢力聲勢愈來愈高。

英國脫歐,為歐盟敲起第一記警鐘。申根區若瓦解,對歐盟信譽是一大打擊,衝擊不下於歐元區解體。歐亞身分尷尬的土耳,在總統厄多岡實施伊斯蘭化之際,入歐將更難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