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五強?不列顛最後的黃昏

戴定國 |2016.07.24
1000觀看次
字級

文/戴定國 圖/法新社、路透、網路

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一世於一五五八年登基後,開始了大不列顛帝國的創建。目前的伊麗莎白二世出生時,大英帝國版圖占了約近四分之一個地球。她在位六十三年,英格蘭仍一直扮演大國角色,直到脫歐。九十歲的伊麗莎白二世,面對了大不列顛最後的黃昏。

紐約時報評論指出,英國脫歐運動傳達出一種信息:「英國其實是在聽德國發號施令。」驕傲的倫敦怎會臣服於柏林?脫歐承載著關於偉大復興的幻想,即「收回控制權」。但是,「實際將與這一幻想背道而馳。」

記住 英格蘭不等於英國

在進一步了解英國脫歐問題前,有必要先了解所謂的「英國」。大體上來說,較傾向脫歐的是英格蘭(England),而這個英文字不能譯為「英國」。

英國的正確全名是「大不列顛與北愛爾蘭聯合王國」(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簡稱聯合王國(United Kingdom,縮寫UK)。歷史發展以英格蘭王國為核心,十六世紀起,逐次併入威爾斯公國、蘇格蘭王國和愛爾蘭王國。

歐洲杯等國際足球賽,會出現英格蘭隊、蘇格蘭隊,因為他們都是聯合王國的成員國,當然有自己的「國家代表隊」。甚至世界小姐選美,聯合王國諸國也是各自派出「威爾斯小姐」等等。

愛爾蘭於一九二二年獨立,脫離大英帝國,但東北方選擇繼續留在聯合王國,形成北愛爾蘭。目前,聯合王國的領土包含英格蘭、威爾斯、蘇格蘭和北愛爾蘭,這也是國名有「北愛爾蘭」之故。

大不列顛 國家認同危機

威爾斯人對脫歐、留歐的態度,沒有明顯區別。渴求脫歐的是英格蘭,蘇格蘭則相反,一旦英國脫歐,他們更有理由脫英。這讓北愛爾蘭的身分也變得不確定起來,那裡的多數人也都投票反對脫歐。

公投決定脫歐後,有些英國人洩氣地說:「它已經不是英格蘭了。我們已經不認識我們的國家了。」這些人說的是英格蘭(England),想必他們不是蘇格蘭、威爾斯或北愛爾蘭人。曾經不可一世的大不列顛帝國,何時開始有了「國家認同」的混淆?

紐約時報提出一個很關鍵的問題。二戰結束,聯合國成立時,英國等世界五強成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具有否決權,只要五強之一投頭反對票,任何合議案就遭否決。

聯合國否決權 恐遭質疑

(脫歐)這種被誤導的渴求,將丘吉爾在聯合國安理會為英國爭取的一席之地變成一個『腐敗選區』。」腐敗選區是指歷史上逐漸沒落的城市,人口逐漸稀少,但依然得以存在為議會選區,不符比例原則,有尸位素餐之意。紐約時報警告:「那些大國,絕不會允許這個小小的英格蘭,一票否決其意願。」

英國面積二十四萬三千平方公里,為世界第八十大的主權國家,歐洲面積第十一大的主權國家,人口六千四百多萬,為全球第二十二名。英格蘭面積十三萬三千平方公里,將近全國一半。

如果蘇格蘭、威爾斯及北愛爾蘭相繼「脫英」,聯合王國僅剩英格蘭,會是怎樣的局面?英格蘭面積略小於排名世界第九十七的希臘,略大於尼加拉瓜及北韓。英格蘭GDP在二○一一年達到兩萬億美元,超過美國加州(一萬九千億美元),成為全世界經濟實力最強大的「國家一級行政區」。

這樣的英格蘭,還是世界五強之一嗎?繼續擔任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別國不會抗議嗎?

俄嘲笑小島國 英相怒駁

二○一三年九月,二十國集團(G20)對是否向敘利亞開戰未有定論,英國和俄羅斯展開了口水戰。俄羅斯總統發言人形容英國是個小島國,嘲弄地告訴俄國媒體,「那個小島,沒人放在眼裡」。

當時英國首相卡麥隆憤怒反擊說,英國也許是個小島國家,但「我們有世界第六大經濟、第四大最好的軍備,最傲人的歷史。」他強調傲人的歷史:英國挽救歐洲免於法西斯主義的荼毒,協助廢除奴隸制度,開啟工業革命…。

歷史傲人。大不列顛最後的黃昏,在未來,也是歷史。

紐西蘭想改國旗 澳洲…改制共和

多年來,紐西蘭一直有更換國旗的呼聲,今年三月第二輪公投,以超過十個百分點的差距否決,繼續使用一九○二年沿用至今的國旗。

透過公投決定是否變更國旗,是全球首見。紐澳兩國國旗上都有英國的米字旗圖樣,支持換旗派認為是殖民歷史遺緒,且和澳洲太像。新國旗圖樣儘管有許多人喜歡,但也有人認為比較適合當沙灘浴巾。

公投顯示,十八到二十九歲年輕人意外地傾向保留現有國旗,比例高達百分之七十。這種現象類似英國脫歐公投,多數年輕人支持留歐。

紐澳都是大英國協成員國。大英國協是一個國際組織,由五十三個主權國家(包括屬地)組成,大多為前英國殖民地或保護國,元首為英國女王,她身兼十六個大英國協王國(包括英國)的元首,此十六國構成現代版的共主邦聯,實施君主立憲制。

總督是女王的代表,由各國自己選出,由女王在形式上任命,是象徵性職位。加拿大有總督,香港回歸前,也有英國派任的總督。

二○一三年十月五日,澳洲皇家海軍慶祝建軍一百年,在雪梨港舉行國際海軍艦隊檢閱慶典,有十九國三十多艘戰艦參加。英國哈利王子代表祖母伊麗莎白二世女王,與澳洲女總督布萊斯登上軍艦,在一百響禮炮聲中,檢閱國際艦隊。

早兩天的十月三日,西非國家甘比亞聲明退出大英國協。理由是大英國協具有殖民意識,是殖民主義的延伸。甘比亞原是英國殖民地,一九六五年獨立後,加入大英國協。

一個月後,十一月二十三日,澳洲總督布萊斯公開發言,支持澳洲改制成為共和國,她是首位公開支持改制的現任總督。一九九九年,澳洲就改制舉行公投,結果維持現狀。近幾年,改制始終是冷門議題。

威爾斯 亞瑟王、石中劍的故鄉

在英國這個「聯合王國」裡,威爾斯相對不受注意。因為面積小,工商業不發達,未積極表態、參與各項事務。但歷史上,威爾斯是英國的重要成分:亞瑟王是威爾斯人。

最早提到亞瑟王的,是六世紀的威爾斯方言文學。另一說法是約西元八百年,威爾斯修士撰寫《布靈頓人的歷史》,書中首次記載亞瑟,領導威爾斯人,抵抗來自泰晤士河的薩克森人。

威爾斯西南濱海處的波雪頓,因蓮花和沼地聞名,傳說亞瑟王的石中劍就是插在這裡。

威爾斯人不認同Englishmen(英格蘭人),自認是真正的不列顛人。當你說:「你們英國人如何…」時,對方會糾正你:「我是威爾斯人。」他們以大不列顛島上最古老的民族自豪。

六世紀後,盎格魯撒克遜人不斷入侵。一二八二年十二月,威爾斯戰敗,納入英格蘭,但不屈的威爾斯仍令英王愛德華一世頭疼。兩年後的四月二十五日,愛德華的長子出生,他懷抱嬰孩,舉劍為誓,大聲向威爾斯人民宣告:「我把兒子送給威爾斯當王子,他與你們不分彼此。」

此後,英國在位君主的長子都被封為「威爾斯王子」。現在的王儲查理王子,頭銜就是「威爾斯王子」。

十四世紀時,說威爾斯語被視為次等公民。即使現在,出身威爾斯的知名演員麗塔瓊斯,為了爭取演出機會,硬是扭轉威爾斯腔,現在說一口美國英文,連丈夫麥克道格拉斯都聽不出來。

「威爾斯語法令」一九九三年頒佈,鞏固了威爾斯語地位,行政部門必須提供雙語服務。從英格蘭驅車進入威爾斯後,公路標示即英文、威爾斯文並列。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