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戴定國 圖/美聯社、法新社、路透
七月初,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告誡國民,出國時需避免穿傳統穆斯林服裝。之所以這樣,是因美國由於反恐,已到了草木皆兵程度。
六月二十九日,阿布達比商人默哈里到俄亥俄州一家酒店辦理入住,櫃台接待員起疑,打電話報警,說這個穿阿拉伯長袍、戴著「全套頭飾」的男子在大廳打手機,「好像是宣誓效忠伊斯蘭國(IS)」。
警員迅速趕到,拔槍指著默哈里,把他壓在地上,戴上手銬,搜查他的衣服和錢包,並讓他把鞋子脫掉檢查。十分鐘後,排除逮捕的必要。
美國的穆斯林常面臨懷疑眼光。非裔亦同,常遭警察攔檢,認為更易違法。警民日益對立,種族日益緊張。
穆斯林、非裔 常遭懷疑
兩個州接連發生非裔民眾被白人警察槍殺,全美各地非裔連日示威,高喊「黑人的命也是命」。民眾向警察投擲燃燒彈、煙火、石塊、玻璃瓶、金屬板和磚塊,造成多個警察受傷。
緊接著在德州達拉斯,在一場遊行示威中,維持秩序的警察突然一個個倒地。人們驚慌失措,警察也人人自危。兇手是非裔退伍軍人強森,他從高處狙擊白人警察,造成五死七傷,震撼全美。
達拉斯經歷驚恐的一夜後,民眾到警察總部前,在臨時布置的追悼殉職警察場地,點燃蠟燭,擺放鮮花與寫滿打氣字眼的卡片,並獻唱祈願和平。民眾依序排隊,向員警致意,表達感謝。不分族群、膚色,互相擁抱。民眾拍拍員警肩膀,用力握手,讓他們感受到暖意。一名婦女告訴警察:「我很遺憾你們失去同僚,這也是我們的損失。願神祝福您。」
許多商家送餐至達拉斯警局,慰勞整晚執勤的員警。全美各地許多警局也都收到民眾湧入的愛心與感謝。許多地區警局也紛紛在社群媒體分享民眾對他們的支持及感謝。
在伊利諾州奧法隆市,警局旁草皮上插了好幾個「謝謝你」的標語。警方在推特寫道:「奧法隆的人們,謝謝你們的支持,這對我們意義重大,我們不會讓你們失望的。」
美國種族關係 急劇失控
歐巴馬當選美國總統,似乎顯示種族主義退潮,新一代選民在多元文化氣氛下成長,有了超越種族的政治視野。不過,非裔社群對歐巴馬的期待愈高,失落感也愈強烈,歐巴馬的民意支持度頻頻下跌。
總統雖是非裔,但美國今年至今有一百二十三名非裔被警方槍殺,約是去年全年死亡總數的一半。槍枝濫殺頻繁,雖有美國人呼應歐巴馬,主張限槍,但更多人購槍自保。今年上半年有四百九十一人被警察開槍殺害,超過去年同期。不過,今年也是員警執勤時被殺人數最多的一年。
警察也是人 疲倦又害怕
許多民眾問「美國怎麼了?」美國有近三億支槍,相當於人手一把,這是一九六八年的兩倍多。聯合國二○一二年調查,美國每百萬人有二十九點七人遭槍擊身亡,約加拿大的近六倍、瑞典的逾七倍及德國的十六倍。
對美國警察而言,因幾乎人人有槍,任何看似掏槍的動作都會被當作威脅,警察最有利的作法就是先開槍。路易斯安納州的巴頓魯治是近日「白殺黑」的城市之一,警局局長達巴迪說:「警察也是人,他們既疲倦又害怕。」
社群媒體上,有人責備媒體炒作以至國家分裂,有人指控非裔抗議者散布歇斯底里情緒,也有人慨嘆國家走向無可溝通的分裂。「黑人的命也是命」演變成「殺白人警察洩憤」,美國似將重回種族衝突的血淚歷史。
美國脫口秀節目「每日秀」非裔主持人諾亞說,社會瀰漫著「支持黑人,就要反對警察」的氣氛,但他認為「支持黑人,也可以支持警察」,這番話正是避免美國社會更深分化的當頭棒喝。
讓種族偏見與仇警氛圍消失,是接下來美國應致力追求的社會文化。
非裔言行趨偏激 美退回60年代?
美國接連發生非裔遭警察槍殺,在全國各地引發抗議活動。英國也有民眾走上街頭,抗議警察執法不公和使用武力過當。在倫敦南區的布里克斯頓,拿著「停止殺害我們」、「白人不出聲只會讓更多生命殞落」標語。
達拉斯殺警案才落幕,但田納西州、密蘇里和喬治亞州連兩日發生四起槍擊襲警案,造成四名警員受傷。跡象顯示,對警察不滿的人,決心與警方武力對抗。各地警局採取安全措施,警員外出執勤必須「結伴而行」。
非裔開始出現偏激言論和行為。社群媒體上,有人稱讚達拉斯殺警案狙擊手強森。第一位非裔阿拉巴馬州小姐凱琳詹姆斯也稱強森為「烈士」,她說:「我知道這不對,我也絕不贊同暴力,可是我已經受夠了,必須做點事情。」強森是退伍軍人,他家宛如軍火庫。
康乃爾大學非裔教授芮克佛把警察工會稱為「恐怖組織」,企圖把保護種族主義系統合理化。他主張撤銷特警隊車輛,因為「那是恐怖工具」,用以「恫嚇」民眾。芮克佛以前曾宣稱白人準備從事種族自殺。
歐巴馬呼籲警察以更寬容、尊重和諒解的態度,對待他們矢言保護的民眾,以及那些認為被警察壓迫和不容忍的人,尤其是有色人種。
但他也告誡示威民眾,別以偏概全,不分是非地批評警察,他們絕大多數做得很好。「我們訴求司法體系公正性,但每當我們之中有人攻擊警察,對這個訴求就是幫了倒忙。」
美國有報紙在頭版用斗大標題「內戰」,來顯示問題嚴重性。許多人也憂心,美國動盪不安的種族關係,可能會邁入黑暗新篇章。
美加「主要城市警察首長協會」執行長史帝文斯說:「即使一九六○、一九七○年代警方和民權團體、反戰運動之間關係緊張,也從來沒有發生像達拉斯這樣的情況。」
歐巴馬否認可能倒退回一九六○年代的趨勢,稱不是事實。「大家沒有見到暴動,沒有見到警察對付和平抗議的民眾。」他表示,「我堅信,美國並沒有分裂。」
員警不帶槍的國家 治安未必差
二○一二年九月二十日,英國兩名無武裝女警遭通緝要犯殺害。英國長期的辯論再起:警察是否應該配備槍枝。英國大多數警察極不情願帶槍執勤。
美國達拉斯殺警事件後,許多人開始討論,警察執勤一定要帶槍嗎?答案是不一定,而且員警不帶槍執勤的國家,治安並沒有比較差。包括挪威、冰島、紐西蘭、英國及愛爾蘭,員警執勤時多數時間不帶槍。
除了冰島,這些國家的民眾不得持有槍枝。冰島是特例,民眾可合法持有槍枝,但員警執勤時一般仍不帶槍,只在有人報案說發現持槍民眾時,警方才派武裝警察前往。
冰島犯罪率排在全球最低之列,一九九九年到二○○九年,每年謀殺率僅十萬分之一點八,美國同時期是十萬分之五點八,達三點二倍。
英國調查,過半數警察在執行任務時,至少遇到過一次生命受嚴重威脅情況,四成以上在逮捕罪犯時受到暴力攻擊,但七成七的一線警察拒絕帶槍執勤。其中過半數進一步「嚴正聲明」,如果上級強迫他們帶槍,他們會選擇辭職。
為什麼英國警察對持槍執勤如此反感?傳統上,英國普通警察是不帶武器的,因為武器的潛在危險及「進攻性形象」使公眾難於接受。
歐洲各國為了防恐,提高「見警率」。但對英國來說,一段時間還可接受,若長期看到警察持槍站在街頭,會格外扎眼,會給民眾心理造成恐懼,於是警察又慢慢淡出人們的視線。
有英國高階警官認為,警察每天冒著生命危險執勤,「不能再這樣下去了」,希望增加足夠的「授權持槍警察」,以便普通警察遭遇持槍犯罪者時,得到「授權持槍警官」支援,不至於赤手空拳任人宰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