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鄭文堂 鏡頭聚焦社會底層 關懷小人物 阮愛惠 |2015.12.27 語音朗讀 2589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圖/記者楊祖宏、公共電視提供 被影視圈內人暱稱「阿堂」的鄭文堂導演,入行二十年來,以平均每年推出一部戲劇的高轉速,透過紀錄片、劇情長片及電視劇等,酣暢淋漓地用影像傳達他對台灣底層社會的種種觀察。 《燦爛時光》描述一九四五年及一九七○年前後兩個世代,身處大時代的男女,有理想也有激情。左起姚淳耀、傅小芸、賈佩雅、巫建和。圖╲記者楊祖宏、公共電視提供 一九七○年代的年輕人為了辦社團活動與校方對抗圖╲記者楊祖宏、公共電視提供 林伯宏飾演一九七○年代的李天明,張家瑜飾演單雯麗。圖╲記者楊祖宏、公共電視提供 「我是個隨波逐流的人。」鄭文堂認定的理想,從未改變,只有時勢高低而已。圖╲記者楊祖宏、公共電視提供 文/記者阮愛惠 圖/記者楊祖宏、公共電視提供 被影視圈內人暱稱「阿堂」的鄭文堂導演,入行二十年來,以平均每年推出一部戲劇的高轉速,透過紀錄片、劇情長片及電視劇等,酣暢淋漓地用影像傳達他對台灣底層社會的種種觀察。 鄭文堂雖然多產,但其作品探討的視角,卻始終聚焦在大時代陰影下的小人物情感,試圖從邊緣族群的處境,來反思主流社會的價值觀。近年來,藉由與公共電視合作,鄭文堂陸續拍攝了「河川三部曲」——《蘭陽溪少年》、《濁水溪的契約》、《浮華淡水》;以及單元劇《瑪雅的彩虹》、《少年阿霸士》、《瓦旦的酒瓶》等,連續劇《寒夜續曲/荒村.孤燈》;並在短片輔導金的補助下,完成了《明信片》、《風中的小米田》等十六釐米短片作品,其中三十五釐米長片《夢幻部落》,獲得威尼斯影展國際影評人周最佳影片,以及金馬獎年度台灣最佳電影等大獎。 之後鄭文堂在五年內連續拍攝了《經過》、《深海》、《夏天的尾巴》、《眼淚》等劇情片,速度之快,連導演魏德聖都說:「從年輕看到現在,阿堂是我看過最愛拍片的人!」即使在二○一○年八月至二○一三年三月間,鄭文堂因出任宜蘭縣文化局長而暫放導演筒,但他重返影視圈這三年來,又一口氣拍了《老靈魂》、《史明的迷霧叢林》、《菜鳥》、《送報伕》、《蛾》等片,十二月二十八日起,他更將在公視頻道,每周一至周三晚上九時,推出二十集的時代劇作《燦爛時光》。 揭露黑暗 挖掘人性 《燦爛時光》是鄭文堂極摯愛的一個題材,出自他長年的蘊釀,故事中涵蓋了他對童年時期家鄉父老政治禁忌的解碼,以及在七○年代參與街頭運動時期的友情回憶。他說:「我知道在這個時間點拍這樣的題材,不會引起太大注意。但我還是要用有限的資源把它拍出來,因為年輕人應該要知道爸爸和阿公的故事,歷史是不能被湮滅的。為什麼取名叫《燦爛時光》?因為片中描述的是二二八及白色恐怖的黑暗時代。但黑暗中,些微的光芒更令人嚮往,亂世中最能見證真情。」 鄭文堂笑說:「最近常在想,為什麼我拍片拍得這麼快?我不是故意的,只因我是個停不下來的人,常常把兩件以上的事攬在身上。就像小時候,打棒球時在想作文,寫作文時就把棒球寫進去。這種性格特質是優點也是缺點,我在檢視每部作品時,總覺得都還不到位,氣度還不夠渾厚。每一部作品都有問題,不過我會在下一部作修正。直到最近推出的《菜鳥》,我自認作品的思考和細密度,已掌握得比以前好。」 《菜鳥》片中揭露了警界黑幕,也在善惡中找到稱之為「人性」的東西。一九五八年次的鄭文堂,在影視圈雖已晉升「前輩」的地位,但他卻自期保有「菜鳥」精神。他說:「拍片很辛苦,每天工作的時間很長,冬天一早離開暖被窩,夏天在三十八、九度下曬到頭昏;如果拍自己沒感覺的東西,就會走不下去。我對年齡一直沒有感覺,今年幾歲都沒有意義;只要活著,我就會一直往理想的方向走。對我而言,靈感是燒不盡的,從來沒有找不到題材這回事!」 出身草根 力圖改革維繫公平 「不斷的改革」,是鄭文堂的人生信念。「為了讓社會達到公平,不能忽略任何一個小人物的權益。」他說。不只是在影視作品中,傳揚這樣的社會理想,鄭文堂甚至在當宜蘭縣文化局長期間,也曾在某些場合上,很不合時宜地提醒縣長,不能讓縣內發生因家庭經濟困難,而燒炭自殺的事件,防護這樣事件的價值,比造橋鋪路還重要。 鄭文堂對社會弱勢者的悲憫情懷,來自兒時家境的困窘,以及大學時期讀的書。他出生於宜蘭羅東,鄰居都是社會底層的勞力工作者,他從小就對邊緣族群熟悉和認同。來台北上大學後,因為口袋沒錢,連區區的公車票他都要省,當假日同學都往山下跑,參加舞會、交女朋友時,他就窩在陽明山上,伴隨著山間的溼氣看一整天的書。「我閱讀大量志文出版社的書,以及當時的台灣文學。我也看佛教概念探索佛學哲理經典的書,如《流浪者之歌》,還有《聖經》和《古蘭經》,我想了解他們教義的魅力在哪裡?」他說。 因為窮,所以憤世嫉俗。大學時代的鄭文堂是一位「憤青」,好用理論與人爭辯;大三時他開始打工,畢業後直接進入職場,為經濟打拼。那時台北開始舉辦金馬影展,除了藝術性的電影,也引進不少左派的、行動層次的電影。愛看電影的鄭文堂不但眼界大開,更結交了不少同好,腦袋裡的思想也漸漸受到影響。 不平則鳴 伸張正義 後來鄭文堂進入某知名廣告公司任職,優渥的待遇,本有機會讓他脫離窮困,向中上階層靠攏,但工作環境中瀰漫的濃烈物質主義氣味,常常讓他感到窒悶質疑。就在這時,一九八四年六月台北縣土城海山煤礦,因粉塵爆炸,七十二名礦工瞬間喪命;同年台灣發生多起重大礦災,共有二百八十九人死亡。 「當時的媒體報導很少,只當作一般事件處理。貧窮的工人,在主流媒體眼中,只是美好世界邊緣的小眾,但底層社會是我的根,我想知道這些礦工遭遇了什麼?」他說。 於是鄭文堂帶著攝影機直奔災區,因為背著攝影機,人家以為他是記者,他很容易進到連家屬都進不去的現場,拍下受難者最真實的慘狀。「經濟開發,富人得利,受苦的卻是窮人,這是我深感不平的事。」鄭文堂辭去廣告公司的工作,轉到體制外的紀錄片工作團體「綠色小組」工作,在台灣一九八○年代,凡是有關勞工、環保、原住民、政治及各種弱勢議題,「綠色小組」幾乎無役不與。鄭文堂在這個時期的代表作,包括一九八六年新竹李長榮化工廠抗爭事件的《沒有政府的日子》,以及紀錄一九八八年桃園客運罷工的《用方向盤寫歷史》。 拍紀錄片到心力交瘁了,鄭文堂乾脆直接跑進工廠,去作「組織工作者」,在工廠內宣導勞工意識,幫工作組工會,直接和資本家對抗。在當時,那是一種浪漫又危險的工作,被視為共產黨,可能會坐牢。之後他又去編雜誌、當立委的助理……直到一九九八年後,他才認定自己真正適合的是創作,終以四十「高齡」,成為電影圈的「新銳」導演。 跟隨理想的浪 追逐信仰的流 外界看鄭文堂是個路線清楚、理念堅定的人,不過日前他接受某刊物採訪時,卻脫口而出說,自己是個「隨波逐流」的人。 為什麼會這樣形容自己?鄭文堂說:「回首我這大半生來所做的事,都不是刻意去做的,也不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而勉強做的。我只是認定一個大方向,順應著形勢的浪潮時上時下而已。」 鄭文堂舉《夢幻部落》為例,這部作品讓他得到大獎,受到很多肯定,但他回想會拍這部片子的初心,不過是因為在社運時代結識的原住民朋友,他們作的歌,讓他非常感動,因而在拍攝公共電視「人生劇展」時,擴充了預算,把它拍成電影。沒想到《夢幻部落》後來大放異采,得到極大肯定,可說是阿堂背攝影機十年苦作以來,迎上的第一個浪頭。 「然而第二個十年的浪頭何在?我從來沒想過這個問題。這麼多年來,浪頭來時,我就借力使力,應潮流而起;浪頭走了,就回到原點,繼續漂流。來亦無喜,去亦無懼;因為細水長流的一股源泉,一直在我周遭流著,從未乾涸。如果浪頭一輩子都不再來,那我就潛水吧!」他笑說。 至今阿堂仍是一件襯衫可以穿十年、一雙皮鞋可以穿八年的人。年少時經歷過「窮」,中年時更能對眼下的一切,感到安適滿足,毫無匱乏感。生命中的各種波流來來去去,他好像還是從前的樣態。也許根本就沒有所謂的時代潮流,沒有所謂的事業浪頭;鄭文堂以為的「隨波逐流」,隨的是自己心中理想的波,逐的是自己生命信仰的流吧! 前一篇文章 台灣血液醫學之母 林媽利 熱血融和種族 凝聚台灣力量 下一篇文章 學者作家李歐梵 從學術出發 觀照人間事 熱門新聞 01【生活課題】 建立無血緣家人關懷網2025.07.0302課徵糖稅、糖捐 逾7成民眾支持2025.06.3003兩碗麵的溫柔2025.06.2904當義工 可延緩老化2025.06.2905清涼一夏 動物避暑妙方多2025.06.2906百年演化 男性體型增幅是女2倍2025.06.2907拍戲受前輩啟發 體悟堅持2025.07.0108台北.信義 摩天映照繁華景 古道穿林影入亭2025.06.3009【植物觀察】一樹白雪 偶遇澳洲茶樹2025.06.2910蘭陽別院閱讀研討會 愛書人研討生死關懷2025.06.30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縱橫演藝界天后胡錦 餘音繞梁數十載 再唱《梁祝》經典品牌教父 施振榮 勇氣源源不絕 壯遊青春創人生傳藝金曲年度最佳演員 小咪渾身形容詞 演出峰回路轉人生台灣版畫之父 廖修平 刻畫寶島風情 傳承藝道薪火音樂家李哲藝 勤耕樂音福田 撥動聽者心弦雙金影后 楊貴媚 處世貫徹善與愛 傳承戲骨風範 作者其他文章牙醫藏樂魂 陳維斌創作台語歌縱橫演藝界天后胡錦 餘音繞梁數十載 再唱《梁祝》經典世界郵展 東西逸品大PK大學校長論壇—韓國威德大學 佛教應像手機 親近每個人大學校長論壇—澳洲西雪梨大學 樂於推廣南天大學特色大學校長論壇—布達佩斯佛教大學 天主教國家 推動佛教本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