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金影后 楊貴媚 處世貫徹善與愛 傳承戲骨風範 阮愛惠 |2016.07.29 語音朗讀 6876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楊貴媚是台灣演藝界裡一個端麗多姿的身影。二十歲不到,她即以「歌星」身分考進台視。之後參演台語連續劇,嶄露演戲方面的天分。很快又被網羅到電影界,之後許多年,她在電影界大放異采,作品躋身國際影展之列。圖/記者邱麗玥楊貴媚是台灣演藝界裡一個端麗多姿的身影。二十歲不到,她即以「歌星」身分考進台視。之後參演台語連續劇,嶄露演戲方面的天分。很快又被網羅到電影界,之後許多年,她在電影界大放異采,作品躋身國際影展之列。圖/記者邱麗玥楊貴媚是台灣演藝界裡一個端麗多姿的身影。二十歲不到,她即以「歌星」身分考進台視。之後參演台語連續劇,嶄露演戲方面的天分。很快又被網羅到電影界,之後許多年,她在電影界大放異采,作品躋身國際影展之列。圖/記者邱麗玥 文/記者阮愛惠 楊貴媚是台灣演藝界裡一個端麗多姿的身影。二十歲不到,她即以「歌星」身分考進台視。之後參演台語連續劇,嶄露演戲方面的天分。很快又被網羅到電影界,之後許多年,她在電影界大放異采,作品躋身國際影展之列。她曾拿下亞太及新加坡影展最佳女配角、女主角;也是台灣金馬、金鐘的「雙金」影后。 近年來雖以電視為主要表演舞台,但楊貴媚對劇本挑選及角色詮釋的用心,仍比照「影后」的規格。她在今年上半年的戲劇代表作─《遺憾拼圖》裡,飾演一位思想前衛的中年女性「于秋蘭」,為了不想讓自己及至親好友因來不及表達情感而造成遺憾,她決定舉辦自己的「生前告別式」。而在籌辦這場典禮的過程中,「秋蘭」卻不經意回首凝望生命中曾經失落的夢想,同時也開始檢視她與身邊至愛者的溝通方式。 想像角色 與時俱進 戲裡的「秋蘭」透過撿拾過往的「遺憾」,試圖找出修補生命的「拼圖」;但相對於「秋蘭」,現實生活裡的楊貴媚,卻不覺自己生命裡有什麼「遺憾」。 她說:「一直以來,我都很滿足於擁有的一切,覺得自己活得很好。我這一生,因為我的工作,歷練過很多種不同的人生;而現在的我,來到人生的秋收期,溫暖、歡喜,整個暖色系。」 以現下的心境,楊貴媚當初在《遺憾拼圖》的讀本階段,就對「秋蘭」這個角色,投射了不少的想像和期待。她指出:「這個可愛的現代媽媽,是我近幾年來最想嘗試的表演方式。一直以來,在台灣的戲劇作品裡,呈現的不是脾氣極壞、就是極悲苦的媽媽,但現在的媽媽不是那個樣子的啦!現代媽媽從電視及網路獲得很多資訊,不會用哭或鬧的方式和先生孩子互動。我和導演溝通之後達成共識,讓這個媽媽變得很可愛、言之有物,有情緒時也會適當抒發出來。」 「秋蘭」綜合了多個楊貴媚在台灣戲劇中看過,以及真實生活中觀察過的媽媽角色模型,戲播出之後,很多觀眾看了都來跟她說:「我媽媽就是那個樣子!」讓她感到很開心! 未來冀望 平凡人生 不管是電視或電影、無論什麼角色,楊貴媚總是演得那麼投入、那麼盡心,接下來,有沒有設定什麼新的演藝方向?或者期待再得個什麼獎?她卻說:「完全沒有計畫。我一生對工作都很努力,把所有時間都放在上面。過去在演藝事業的黃金期裡,我已經作過很多的努力了,回頭去看,我沒有愧對他人和自己,只是這樣,也只能這樣了。數十年來,我全心全力在事業上,和家人的互動很少,對自己的身體也疏忽了。未來的日子,我不想給自己太多壓力,我希望能放輕鬆,對自己好一點,對家人好一點。」 這些年來,楊貴媚在工作之餘,最想要的生活方式,就是「平凡的人生」。她慨然地說:「演藝人員的生活和工作,往往活在眾人的注目下,很難過得平凡。可是卸下工作後回歸到自己,我只想過平凡人的生活。我所謂的平凡,就是隨遇而安。想做的事就去做,不想做的就不做,不給自己壓力。接下來會碰到什麼戲、會遇到什麼人,我都不去設想。碰到了,能契合,大家就合作;不是我的,我也不強求,就像佛家講的,一切隨緣。」 淡泊名利 無私回饋 近年來,楊貴媚因經歷不少演藝界長輩及同輩相繼離世的憂傷,對人生有更深的體會。「那些曾在圈內發光發熱、畢生奉獻台灣演藝事業的人,到最後,走了就走了啊!就算拍到一半的戲少了這個人,仍然可以繼續拍下去,不因為少了誰就做不下去。在這樣的心情下,我對名啊利啊,漸漸看得很淡。」她說。 因為不看重名利,楊貴媚亦願意不計酬勞及辛苦,接拍公共電視學生導演的小成本作品。她說:「我是人家教出來的,多少都要教別人一點。電視台有心給年輕人機會,我也幫忙些。學生真是有各種狀況啊!但我仍對待他們如業界導演,過程中一切尊重,讓他們親自處理各種問題後,最後再給意見。願意聽的人就聽,能吸收多少就見仁見智了。」 隨著年紀增長、朋友漸少,楊貴媚雖認同「減法人生」的說法,但她卻有多一層的意會:「外在是用減法過日子,但我覺得一個人年紀愈大,內心的美和善應該要愈來愈增加。我想回饋前人給我們的愛和關懷,同時也傳遞給下一代,這是我對台灣演藝界的一份心意。」 愛媽媽晚餐 樂當演藝圈獨行俠 楊貴媚是演藝圈內知名的孝女,五年前她的母親中風時,她曾停工半年全力照顧。後來雖有外勞接手,但她仍時時用心,很多細微的照料工作仍親力親為。媒體常報導她的孝行,她很低調地表示:「演藝圈內很多人都很孝順,我並沒有特別孝順,只是曾經為了解釋,我在圈內為什麼有『獨行俠』的稱號,才讓大家對我有此印象。」 原來,早年楊貴媚還在事業顛峰期時,常常在下了戲後不跟大家一起吃飯出遊,於是被揣測偷偷在談戀愛,她不得已站出來解釋:「我是回家吃媽媽煮的晚飯啦!」 楊媽媽摯愛子女,子女們都長大外出工作後,仍天天煮晚飯等孩子們回家吃。楊貴媚下了戲,總習慣性打電話回家問看看家裡有沒有事,每當她聽到媽媽在電話那頭抱怨「飯菜都煮好了,你們卻沒一個回來吃」時,她就會向工作夥伴們說:「我不和你們一起吃飯了,我要回家吃!」 也許因為把時間和關注力都放在工作及原生家庭,楊貴媚至今還未找到婚姻的伴侶,建立自己的家庭。不過,她孝養兩老、友愛弟妹,和家族的關係十分親密,一樣享有濃濃的天倫樂趣。 楊媽媽共生育了五個子女,以前她常常感念地對孩子們說:「我這一生最大的安慰,就是生下你們,且沒有對不起你們,把你們生得手腳健全、頭腦清楚。我已把健全的身心交給你們了,未來你們自己要照顧好自己!」 這番話作為長女的楊貴媚聽得最入心,處身複雜的演藝圈數十年,她潔身自愛、與人為善,做人和做事都沒有負評。雖然沒有特定的宗教信仰,但楊貴媚內心仍有所依持,「我心中最高的標準,就是『善』和『愛』。拍戲時遇到的各宗教情境,以及家中所拜的觀世音菩薩、關公等神祇,我認為祂們在闡釋的也都是善和愛。這是我這一生為人處事奉行的標準。」她說。 感念前輩教導 勤耕台劇留後人 作為影后,楊貴媚常被邀請去教「表演」,也常有被後學請益的時候。「我沒有很具體的在學校教學,因為我的表演不是科班出身,而是來自很多前輩的指導及在實際的工作中不斷磨練。我沒有公式或理論,不能誤導別人。」她謙虛地說。 關於如何學「表演」,楊貴媚認為:「說穿了,學表演不過是就是學會『用心生活、用心體會』罷了。拍戲時,所有的角色都是編出來的,但如果用心生活過,對人有所體會,總有一個人的影子可以嵌進角色來,就能加以揣摩。」 楊貴媚進這一行的時候還很年輕,「那時有很多前輩,例如梅芳、金塗、康丁、林福地導演等前輩,他們正當盛年,都很熱切地教導我很多演員的道德、圈內的規矩甚至是表演的技巧。我們這一代,在他們的教導下,可說根基扎很深、可以站得很穩,從他們那一代傳承到我們這一代,台灣的演藝界開始進入蓬勃興盛的時代。我從電視跨進電影,再跟著電影走向國際,再從國際走回台灣時,我發現台灣真的太棒了!能跟著台灣的電影走上國際,我是非常驕傲的!」她無限緬懷地說。 但曾幾何時,台灣已經被國外取代,甚至被對岸取代了。楊貴媚無奈地說:「我們的電影產量不比從前,甚至人才外流,台灣還剩下什麼?」每當有年輕導演要到大陸工作,來向她辭行時,她總是語重心長地對他們說:「去賺人民幣很好,但賺到錢後要記得回來,台灣很需要你們。」 楊貴媚坦言自己對台灣演藝界的情感太深。「我們今天在演藝圈的這塊園地,是先進們努力打拚開創,留給我們的;我們接手後,還是要傳給下一代。我們怎麼給、他們怎麼收;如果我們給得不好、他們收得不多,在傳承上斷裂了,那種『我們這一代的人不行嗎』的心情,非常難受啊!所以我很著急。但很多時候,我都只能說心有餘力不足!」 年輕一輩的演員,有人能體會她的這般心情,但也有很多人無法理解、不願接受,楊貴媚也只能隨機表達,畢竟,時代的滋味,各人有各人的品嘗和意會,她所能作的,就是繼續屹立在她的崗位,不倦亦不悔。 前一篇文章 攝影家劉振祥 從觀景窗看世界 影像詮釋生命力 下一篇文章 音樂家李哲藝 勤耕樂音福田 撥動聽者心弦 熱門新聞 01【視覺DJ】湧泉洗衣池2025.04.2702巾幗不讓鬚眉——辜嚴倬雲燦爛的一生2025.04.2503林育嫻 讓森林療癒變成生活方式 2025.04.2604【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5吃蔬果補膳食纖維 助腸道代謝防發炎2025.04.2506【城市浮光】新山也有春天2025.04.2507蝙蝠倒掛睡覺有祕密2025.04.2508全台桐花盛宴 追逐五月雪2025.04.2809【紀實攝影】花開花落 把握善美因緣2025.04.2710【第十七屆 台積電 青年書法暨篆刻大賞】篆隸楷組參獎2025.04.25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縱橫演藝界天后胡錦 餘音繞梁數十載 再唱《梁祝》經典品牌教父 施振榮 勇氣源源不絕 壯遊青春創人生傳藝金曲年度最佳演員 小咪渾身形容詞 演出峰回路轉人生台灣版畫之父 廖修平 刻畫寶島風情 傳承藝道薪火音樂家李哲藝 勤耕樂音福田 撥動聽者心弦攝影家劉振祥 從觀景窗看世界 影像詮釋生命力 作者其他文章牙醫藏樂魂 陳維斌創作台語歌縱橫演藝界天后胡錦 餘音繞梁數十載 再唱《梁祝》經典世界郵展 東西逸品大PK大學校長論壇—韓國威德大學 佛教應像手機 親近每個人大學校長論壇—澳洲西雪梨大學 樂於推廣南天大學特色大學校長論壇—布達佩斯佛教大學 天主教國家 推動佛教本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