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工作者 呂捷爆笑教歷史 隱含人生觀

阮愛惠 |2015.05.03
7365觀看次
字級
補教事業在台灣,特別是為升學考試而設的補習班,是塊不受潮流和政策考驗的市場大餅;少子化衝擊不了它,升學制度再怎麼改,永遠都有大群莘莘學子擠進補習班。圖╱呂捷提供
補教事業在台灣,特別是為升學考試而設的補習班,是塊不受潮流和政策考驗的市場大餅;少子化衝擊不了它,升學制度再怎麼改,永遠都有大群莘莘學子擠進補習班。圖╱呂捷提供
補教事業在台灣,特別是為升學考試而設的補習班,是塊不受潮流和政策考驗的市場大餅;少子化衝擊不了它,升學制度再怎麼改,永遠都有大群莘莘學子擠進補習班。圖╱呂捷提供
呂捷接受中視《改變的起點》專訪,談如何讓學生忘不掉歷史。圖╱呂捷提供
年少時原想念法律系的呂捷,意外進了歷史系,從此開啟另一片天空。不但認識了佛教,還當了老師,更懂得二者對人生的影響力。圖╱呂捷提供

文╱記者阮愛惠

補教事業在台灣,特別是為升學考試而設的補習班,是塊不受潮流和政策考驗的市場大餅;少子化衝擊不了它,升學制度再怎麼改,永遠都有大群莘莘學子擠進補習班。

補教事業的發達造就了「補教名師」;「補教名師」也成為近年來媒體常關注的對象。江山代有名師出,去年《DailyView網路溫度計》(時事網路大數據分析)綜合網路討論聲量及臉書粉絲數,統計出來的最紅的補教名師,竟然不是教英文數學的,而是教歷史的呂捷老師。

教歷史而能教到名冠群師,呂捷當然有他的獨到之處。他講課的方式辛辣幽默,能用現下時事貫串千年史事、能以今人觀點剖析古人作為;他從不站在「大人」視角來看事情,不針對答題來製作教材;他講課一邊引經據典,同時夾雜俚俗幹譙;他指正學生毫不留情,調侃自己卻也極盡嘲諷;種種看似無厘頭及搞笑的言論中,讓學生哄堂大笑之餘,同時也深深記住了呂老師所要傳達的課程內容及人生看法。

不過呂捷能從「名師」晉級到「全國第一補教名師」,卻也是藉著去年一段他始料未及的奧妙因緣,他笑說,要不是因為「循正道而行」,現在的他,不會是網路點閱率累計數千萬的名師,而很可能是背債上千萬的「跑路男」。

滿腹壓力 抄《心經》紓解

事情是這樣的。前年,呂捷和他最要好的朋友合開補習班。友人的口才加上他上課的口碑,很快就開了八家連鎖補習班。公司成立了兩年多,卻看不到任何一筆帳,「信任加上懶惰」,呂捷放任友人操盤,自己則每天埋首在教學工作裡。

去年過完農曆年時,友人以公司經營有問題為由,要賣掉其中一家補習班。呂捷開始警覺,決定要查帳。四月分,他找來律師開股東會,幾經周旋,最後雙方達成協議,呂捷退出股東。「簽下合約的那一刻,我只有兩種感覺:如釋重負、心有餘悸。」他說。

然而大量的課都排在那幾家補習班,呂捷退出後不想涎著臉回去教,因此馬上面臨收入銳減的問題。「看不到接下來的收入在哪裡,太太和女兒怎麼辦?」巨大的壓力籠罩而下,呂捷又憂又煩又慌。

「相信我當時已經得到憂鬱症!我一向最自豪自己的口才和幽默,但那陣子, 我真忘了我的幽默,甚至連講話的節奏都不對!」為了讓自己「有事可做」,他窩在家裡打電動,卻發現自己根本無法集中精神;在用盡各種方法後,他終於找到一個能讓自己心緒平穩的方法,就是「抄《心經》」。

透過網路 事業逆轉勝

稍微回神之後,呂捷著手準備七月的招生講座。為了找回自己,他調出以前上課的DVD,看了之後驚覺:「我上課怎麼這麼好笑!」於是他剪了一段「水肥車鎮暴理論」教學影片上傳到自己臉書。原只限定好友,後來他才知影片可以下載。結果,影片大量流傳,四天內YouTube點閱率就達一百八十七萬。

然卻有鄉民認為這段影片是衝著台灣學運的,於是學運分子跳出來撻伐他,一時之間,呂捷成為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呂捷說:「我大學時代就講過這個『水肥車鎮暴理論』,並不是針對學運;但後來我還是發文道歉,希望取得諒解。」

在友人的建議下,呂捷po道歉文之後,連續七十二小時都不看電視、不碰電腦、不開手機;果然,三天之內,網內的言論方向開始逆轉,後來漸趨平息。

到了九月底,另一位朋友告訴呂捷:「你再po文啊,有什麼好怕的?反正你現在什麼都沒有嘛,被人譙又不會痛!」於是,呂捷陸續又上傳「龍蝦與綠茶」、「莫名其妙記憶法」、「三國」等教學影片,因為很好笑又能了解歷史,結果,每部的點閱率都超過數百萬;呂捷的臉書追隨者,很快就超過十五萬。

受到媒體的關注後,馬上就有廠商和補習來找呂捷,鐘點費開得比以前還高!呂捷以「驚濤駭浪、山窮水盡、柳暗花明」,來形容他去年的歷程;而經過去年一連串事件後,他對人生也有了更深一層的體悟。

為人父後

益發了解父母之心

呂捷目前育有一名兩歲多的女兒,他很期待能再有個兒子。事實上,呂捷早已把他的學生都當作自己的孩子看待。「我上課時,會適時給學生貫輸一些人生觀。我會說,讀熟一段歷史,頂多只是多考個兩分;但考試過後,你的人生還有七、八十年要過。學習不是為了要上第一志願,而是要能懂得人生的運作原則;當你學到這些運作原則,心才會靜下來想,人生要的是什麼?當你自己知道要什麼時,就不須父母老師逼迫、安排,而能形成一套自我管理的系統。」

呂捷的父親早喪,作為三兄弟中的老么,呂捷說他非常能體會什麼是「長兄如父」。他說:「大哥大我七歲,他當完兵後,一肩挑起家中的重擔。我大學的第一年學費、我的第一部電腦、第一輛摩托車…,都是大哥買給我的,說我是大哥養大的一點也不為過。」他眼眶微溼地說。

呂捷不在自己的臉書上打招生廣告,但他遇到任何機會,都為大哥招徠工程。「我大哥能做佛堂的『龍虎窗』,是僅次於建廟藝師的一等好手,現在已經很難找這樣的土水師了。但是他對建築工程的品質要求愈高,卻愈難找到工作,因為大家需要的,都是大樓及公共工程的粗工而已,我對大哥的境遇感到不平。」呂捷感慨地說。

在網路世界裡生龍活虎的呂捷,現實世界中,更是活得有情有義、熱血澎湃。他敬神鬼、愛家人、愛學生、對社會種種人事物充滿感受力。未來,他還會有很多「寓教於樂」的教學影片分享給大家,他請大家拭目以待。

受恩師啟發 將佛法融入教學

呂捷說,他在課堂上插科打諢、嘻笑怒罵的言論背後,其實一直有著「佛法」的概念在架構的,但是他對著十幾歲的孩子,不會直接使用佛教的用語。「例如我在『龍蝦與綠茶』的失戀理論中,用的就是佛教『八苦』中的『愛別離』苦和『求不得』苦的概念。我不認為佛法是玄學,而是哲學,更是一種人面對挫折時學習『放下』的哲學。」

呂捷年少時曾經非常叛逆。雖然他國、高中時成績都保持在前十名,但老師們都超討厭他。「他們不見得要好學生,而是要乖學生,我不『乖』,所以就被當作『壞』。」

直到上了大學,呂捷才遇到真正理解他的老師,也是他生命中重要的貴人─顏尚文教授。

顏尚文是專研隋唐佛教宗派的歷史學者,亦是虔誠的佛教徒。「老師對我非常非常非常好。他知道我家境不好,每次接到研究計畫,就找我當助理,讓我每個月都可領到數千元的研究津貼,除了對我的生活直接幫助,更讓我的心靈得到很大的依靠。」呂捷至今感念地說。

顏尚文老師開啟了呂捷對佛教思想研究的興趣,他從學術的領域中,發現印度哲學中最好的部分就在佛教裡。「真正可讓世界和平的宗教是佛教,因為它沒有排他性;人生最痛苦的時候需要兩樣東西,一個是『解釋』, 一個是『希望』,就佛法而論,『因果』就是最好的『解釋』,『輪迴』則代表無限的『希望』。」

大學時期,顏老師要呂捷讀印順導師的《成佛之道》及《金剛經》,「但那時我讀不下,只對喝酒把妹有興趣。不過《金剛經》裡有一句『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卻讓我記憶至今。對應現今網路世界裡的種種『相』,讓我對這句經文有更深層的想法。」呂捷說。彷彿是因緣到了,他最近重新找出《成佛之道》及《金剛經》,準備好好復習一番。

近年體會 教育的使命

顏老師的溫情及教誨至今仍影響著呂捷。因為有顏老師作為人生的導師及職業的典範,當呂捷成為老師後,他對自己的角色定位也有一份自許。

他說:「我大三那年意外踏進補教界。前三年,我不是老師,只是小丑,反正只要把課上得很有趣,留班率高,拿得到鐘點費就成功了。第四年開始,我變成一個教書匠,每天講一樣的故事、笑話、重點,就游刃有餘了。」

近三、四年來呢?呂捷說:「我開始覺得我像個老師了,不再只是在乎學生覺得我上課好不好笑、學生成績有沒有進步而已;而是希望,在某種程度上,我能矯正他們的價值觀,特別是他們來自虛擬網路世界的價值觀。我常常提醒我的學生、朋友,不要成為鍵盤上的英雄、網路世界的巨人、現實生活中的魯蛇!網路世界影響不了真實的人生,一個人能活下來,是因為陽光、空氣、水,以及工作的收穫,而不是推、頂、讚。」

今年,在排得很滿的教書工作之外,呂捷還接了幾場公益性質的演講,包括到少年觀護所。「我很喜歡清末王國維的『偶開天眼覷紅塵,可憐身是眼中人』這句詞,對於走在徬徨歧路的孩子,我特別能理解。雖然最近體力已透支,但我以『佛度有緣人』的同理心,就算一場演講,只能幫助到一個人,我仍願意現身說法。」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