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籟音聲 傳頌無邊佛法 佛曲音樂家黃慧音

阮愛惠 |2015.04.19
7150觀看次
字級
天籟音聲 傳頌無邊佛法 佛曲音樂家黃慧音 圖/黃慧音提供
感恩今生能做佛樂,為修行同時也維生,堅定了我生命的方向和意義所在。圖/黃慧音提供

文/記者阮愛惠 圖/黃慧音提供

黃慧音,這位出身馬來西亞,集作曲、編曲,唱誦及製作才華於一身的新世紀佛曲音樂家,十八年來,隨著發行超過五十張的佛曲專輯和無數佛樂舞台劇交響樂等創作,她的歌聲和音樂幾乎傳遍世界,但大家對她的樣貌卻仍陌生;這與她一貫低調、不打形象牌有關。然二○一五年,她決定要站上舞台延續她的音聲弘法之路,因為佛光山心培和尚給她一句棒喝:「弘法,還需分台前幕後嗎?」

七月三十日至八月三日,在馬來西亞吉隆坡的國家劇院,五天共七場的「淨世慧音(Sound of Wisdom)—佛曲演唱會」,黃慧音將首次公開現身獻聲,希望與喜歡她的樂迷來一次近距離分享。

為因應各國樂友預訂機票之便,演唱會門票二月十五日起已開賣。雖然有七個場次可挑,但黃慧音建議遠道而來的外國朋友盡量選擇八月二日或三日的場次,因為她將在八月四日舉辦一場樂友見面交流分享會,與大家談談分享學佛的喜悅。有興趣者,可直接向「願願藝術製作」報名。

隱身幕後多年 以樂會友

很難想像,黃慧音這樣受歡迎的音樂人,竟然從未成立正式的粉絲團或歌友會;多年來,她都不作所謂「正式」的宣傳,也從沒接受商業演出或各種團體的活動邀約。直到去年十一月,她才決定開設臉書。此前,她僅透過公司的電子郵件,或看到很多配上她音樂作品的影音網頁,才曉得有很多粉絲一直在追隨她的作品,僅僅YouTube就有八萬多支音樂影片。

黃慧音說:「我選擇工作的氛圍和生活的方式盡量簡單。人在俗世也可以很清淨地生活,就看自己要什麼。譬如,茹素簡化了我對吃的奢華要求,這份簡單,還可以體現在即便每天吃同樣的料理都不覺得膩;一碗咖哩素麵和一杯奶茶已是我最滿意的菜單,別人常說我好悶,我說悶出專注力來也好。感恩我今生能做佛樂,為修行同時也維生,堅定了我生命的方向和意義所在。」

開始唱佛曲至今快二十年,黃慧音第一次辦個唱,但這原本並不在她的事業計畫中。「就像我一開始走上這條『佛樂菩提修行之路』,亦不是在計畫之中。我本來很安分的當音樂老師,因緣際會,一面走、一面見到以前所未知的景致。對我最大的鼓勵,是來自樂友的口耳相傳,告訴我,這些音樂如何啟發他們學佛,或者撫慰了他們煩惱病苦的人生,這是讓我持續走下去的一股巨大力量。」她說。

俗世裡 第一場淨世法音

這三、四年來,黃慧音敬辭了許多國外的演唱邀約。有一天,她心裡浮起一個意念:「可能可以來做了。以往CD都是單向發行的,聽者也許常常在想,黃慧音到底是什麼樣的人?至今我也發行了五十多張CD,我還能如何把這麼好的佛法,用音樂傳遞給更多的人?演唱會,或者會是很好的出發點。」

而演唱會之所以命名為「淨世慧音」,起因於多年前香港有本雜誌的訪問以「俗世慧音」形容她的音樂,她覺得有道理,因為她正是在俗世裡傳法音。但這次她多了一分主動,想為社會的淨化盡一份力量,所以就以「淨世慧音」為名,巧妙地包含了她的本名及願景。

演唱會集合舊作和新作,以多種語言呈現經典咒語及佛曲。黃慧音準備了兩個小時的紮實流程,概念基建在新世紀前衛舞台藝術的元素上,給佛樂披上莊嚴且與時俱進的新面貌。除了個人演唱,黃慧音也成立一個九人的美聲團─「淨世金剛」男團,以渾厚高亢的音質來混和她潔淨清涼的嗓音;還有四支意境的舞劇配合唱頌及不插電鋼琴弦樂伴奏等。「我的舞台呈現音樂劇和演唱會的融合,其中『大願地藏菩薩樂章』,就是十多分鐘的音樂劇。孔雀冥王心咒的召喚會有什麼出現?多種語言的心經如何貫穿?這是一場聚集諸佛菩薩智慧之音的『音樂法會』。」她說。

生平的第一場個人演唱會選擇在自己的國家,但她表示﹕「如果大家覺得好,有因緣,也許很快就能往國外的地區巡演,最重要第一場先做好。」

隨心生活 作佛曲是唯一使命

一九九七年,黃慧音成立了「願願音樂工作室」,開始專心致力於佛曲的創作和發行。二○○三年,為了推廣產品,黃慧音扛了五、六箱CD來台北參加國際書展,被台灣「風潮音樂」發現。風潮簽下她在台的發行代理權,雙方合作已經十多年,但她居然從未來台做宣傳,所以台灣樂友對她的印象大多停留在「天女般的美聲」,以及幾張流傳在網路的非正式照片而已。

事實上黃慧音除了音聲,確實也有天女般莊嚴的外貌,一貫素顏、身著黑衣的她,被問及是否也過著天女般的生活時?她笑說:「很多人以為我精通打坐禪修、勤讀佛書經典,其實很慚愧,我沒有。我走路很快、吃飯五分鐘、開車更快;我也上市場、排隊繳電費。我不覺得我的音樂是脫俗超凡的,或非要在什麼特殊的環境或境界裡,才能去完成它們。我秉持的就是一種很人間、人性化、隨性隨心的理念,生而為人,就以一個自己該做、可做的範圍去做。」

「願願音樂工作室」成立至今,仍是一個小公司,除了錄音室,黃慧音還需要親自處理很多雜務。佛教音樂作品有很多都帶有結緣、下載的性質,市場性較弱,黃慧音這十八年來走得相當不易。但她開心地說:「專做佛教音樂的,全世界有幾家?我是幸運的,或者這是使命,我不能抱怨,更不能退縮!」

當下的靈感 即是佛緣

一路走來,有沒有起起伏伏?黃慧音表示:「我從未去考量哪種音樂會賣得更好或不好,每一頁樂譜都是一個當下的緣分,每一部經、每一句咒皆是當下一次小小的領悟或靈感,就是要我以音傳法,也讓我藉此學佛修行。問我有沒有低潮?我想並沒有,因為我從來就沒想要超越什麼。」

黃慧音的作品都很長銷,不同的作品,在世界不同地方,都有特別相應的聽眾。「《慈經》、《大悲咒》、《六字大明咒》、《心經》、《金剛經》等,在很多國家都深受歡迎。巴西有家著名的女性雜誌,還特別來專訪,居然把我當一位宗教人物而非歌手,問我一些不容易回答的世界宗教問題和看法。這個經驗讓我鞭策自己要更精進學佛。」

十年前黃慧音開始茹素,早睡早起,生活雖繁忙,但規律安住,晚上有時也作一些念誦功課。「但有時沒念也不罣礙。至於念些什麼?當下創作的曲是哪部經文、哪篇咒語就念那個,沒創作就念阿彌陀佛或觀世音菩薩。我這個功課不只是修行的功課也是工作的功課,錄音前,我反覆唸誦相關的經咒,嘗試把靈感和音律和諧結合。」

遇見佛法 願終身以音樂敬獻

黃慧音的家庭原屬民間信仰,她開始創作佛曲後,全家人和她一起皈依,成為正式佛教徒。「我的父母一直善良忠厚、慷慨勤勞,似乎我在家教中就學佛了。二○○一年,我在佛光山南非的南華寺皈依,還記得念皈依文時,我的眼淚無法控制地狂流,當時不懂那就是法喜的感應,後來有機會接觸善知識和法師才曉得,我感激這一生遇見了佛法。」

回歸純粹喜歡作音樂及喜歡幫助人解除煩惱的初心,這次的演唱會,黃慧音其實並不特別針對佛教徒舉辦,而是希望能讓尋找心靈平靜的人來聆聽和感受。海報設計上出現了黃慧音的肖像,她低垂的側臉微閉眼,選擇黑白的色調,流露恬淡純淨的味道。標題「淨世慧音」是黃慧音親筆題字的,她說,希望自己淡淡的字體,令人看了舒服,不起什麼情緒。

事業獲佛光山支持

無限感恩

作為佛教徒,黃慧音很早就遇見自己尊敬的導師。她說:「星雲大師是我的皈依法師;大師的理念一直是我認同且敬佩的。還有佛光山許多法師,都是一路給我鼓勵和關懷的老師。最早期給我佛樂事業支持的教團是佛光山,我對佛光山有說不盡的感恩。」

黃慧音創業之初,作中文《心經》專輯時,當時一位佛光山法師以六千馬幣買下版權,她好開心。後來《心經》得到非常熱烈的迴響,幾年後接任法師發現黃慧音經營公司的困難,於是把《心經》專輯版權退還給她,讓她能用以維持經營公司。

她後來又發心創作星雲大師的〈佛教靠我〉、〈攜手同圓〉等歌曲,當佛光山世界青年大會在大馬舉行時,教團支持她在場外販售CD,一天之內,她帶去的一千張CD全數售罄。她感懷地說:「那次對我來說是相當大的鼓勵,但願日後若有因緣能到台灣的佛陀紀念館演唱,屆時我就可以親身以歌敬獻佛祖,敬獻佛光山,敬獻大師!」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