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武士…「這是美國,不是戰區」

戴定國 |2014.08.24
1590觀看次
字級

新聞電視畫面裡,大多為白人的警察,在一個以非裔為主的社區,把軍事規格的武器對準抗議者,並使用威力強大的震撼彈。美國密蘇里州佛格森市警察九日槍殺黑人青年布朗後,種族緊張情勢日益激化,新聞傳遍世界。

州長撤換警察主管,改派非裔的公路巡警強生接手。強生下令州警取下催淚瓦斯面具,他上街與人握手、傾聽。但暴動未停止,許多商店遭劫掠,州長十六日宣布宵禁,示威者仍不散去,衝突一波波。

歐巴馬總統二十日首度發言:「在太多社區裡,居民與官員極度缺乏互信。在太多社區裡,太多年輕的有色人種遠遠落後,只被視為令人懼怕的對象。」

種族困境 長年逃不了

歐巴馬競選時曾說「長年逃脫不了的種族困境」會隨時間痊癒,如今他呼籲冷靜與諒解,也很難拿捏能以首位非裔總統身分扮演何種角色。他說:「有年輕黑人犯罪…我們可以說,是因他們生來貧困、缺乏機會,或學校體系未善盡職責;但他們犯罪就必須被起訴,因為每一個社區都得維護公共安全。」

這種小心翼翼維持的平衡,可能無法獲得任何一方滿意。二○一三年馬丁案發生時他堅定說,「要是我有個兒子,他的樣子就是那樣。」如今,他卻謹慎不以自身非裔經驗來看待布朗的死。

對密蘇里州長來說,要在防止劫掠和確保集會示威權利間找到平衡。但司法部長霍爾德批評「部署軍用裝備的警察,就釋放了一種矛盾信息。」多位參議員也稱軍事化行動反而是問題,而非解決方法,「這是美國,不是戰區」,軍事化是「政府權力前所未有的膨脹」,並說「這是戰爭,不是傳統警務行動」。

目擊者說警察開槍時,布朗是高舉雙手的。示威活動裡,抗議口號是「舉起手,別開槍」,海報也這樣寫,這樣畫。這也許是事實,但還有待調查,然而示威演變成暴亂了。尼克森說:「我們不允許夜晚發生商店遭劫和犯罪事件,我們不能讓民眾感到恐懼。」

抗議群眾的組成也迅速變化,許多人因教會的呼籲轉而聽從警方指示。教會長老布察費德說:「神在聖經中告訴我們,要服從地上的律法。」年長抗議者逐漸散去,留下一群激憤叫囂的青少年。民權倡議分子與警方互不相讓,卻在一件事上想法一致,即「多數的肇事者並非當地居民」。

佛格森事件可從三方面思考。第一是美國警察太強勢且有種族歧視之嫌,第二是群眾運動的感染效應使和平變質,第三是美國警察軍事化。

第一,警察的種族觀

學者研究發現,膚色會影響警察開單率。黑人與拉丁裔收到罰單、被搜身、被捕的機率高於白人。紐約少數族裔多次抗議市警局的攔阻搜身作法,去年市議會通過法案,要求不得隨意攔阻路人,若被攔阻者認為因種族、性別或移民身分遭到不公平對待,將可提告。

當時的市長彭博表示,問題不在警察攔阻太多非裔或拉丁裔,而是顯然不夠。彭博引用警局數據指出,紐約市刑案中,少數族裔年輕人是涉案最大族群。

第二,群眾容易失控

根據心理學研究,在集體行為中,情緒會相互感染,容易失去理性。若再受到有意無意地操作、挑撥,便會出現激烈反應,甚至反社會行為,所以即使標榜「和平示威」,往往也會變質。在佛格森,儘管布朗家族不斷呼籲和平示威,但群眾已失控。

「當身體內的本能開始,一切理論都破碎了」。維也納作曲家阿諾德.勳伯格曾這麼說,他談的是音樂,卻可用來描述群眾心理,理論可視為理性。兩次世界大戰都是由一股高漲的民族主義情緒掀起。回顧歷史,希特勒對廣場的群眾演說,比對單獨個人的說服力更強;所以當集會場合有人喊「警察打人」,馬上就群情憤慨,星火燎原。

反過來看,警察也是群體,有群眾行為的一切心理特徵。被鼓舞士氣時,會視抗議者為敵人,受攻擊時會反擊,看到同僚倒下會同仇敵慨,「當身體的本能(氣憤等)開始」,也會失控。去年七月菲律賓暴動,警民六十多人掛彩。有人質問警官塞維亞為何阻擋民眾,塞維亞氣不過,說:「我們被派在這裡兩天,飢餓無眠、心力交瘁,還被仇視。」語畢大哭:「警察也是人。」

第三,警察武士崛起

《警察武士的崛起》作者、美國資深司法記者貝爾寇(Radley Balko)去年八月在《華爾街日報》發表〈當警察武裝到牙齒〉一文,回顧一九六○年代興起的SWAT「特種武器與戰術」(Special Weapons and Tactics),以類似軍隊特種部隊的方法訓練,採用戰場的思路。此後軍警界線愈來愈模糊,尤其九一一後的反恐行動。拉德利稱SWAT為警察武士(warrior cop),「他們武裝到了牙齒,隨時準備嚴厲對待作奸犯科者。」

SWAT從一九七五年的五百支部隊,增至今天的數千支。一九七○年代只有幾百次突襲行動,二○○五年達五萬次。激進、重裝的SWAT常造成不必要的流血。佛格森警民衝突升高,與駕著裝甲車而來、穿迷彩裝、持衝鋒槍的「武警」脫不了干係。警察「張牙舞爪」,民眾腎上腺素也跟著上升,一觸即發。

相較來看,警察是英國城鎮街道上的風景。他們戴圓頂帽,警棍夾在腋下;他們不配槍,因為武器有潛在危險,帶武器有「進攻性形象」。貝爾寇認為,這是非常不同的警政觀念,警察要四處巡邏,與市民打交道,把自己當社區一分子。總之,應該是揮舞警棍的友好警察,而不是機械戰警。

佛格森情勢惡化,密蘇里州長宣布派出國民兵。但國民兵不過是後備軍人,成員包括教師、農人、工程師等,每月服役一個周末或一年兩周。州長此舉,更多的是示弱成分。國民兵哪裡強得過SWAT?

人權「劣等國」 趁機調侃美國人權

美國雖有很多黑人出任政治領袖,包括總統歐巴馬、國家安全顧問萊斯和司法部長霍德,但黑白族裔間偏見與歧視仍深。皮尤研究中心近日發布,八成黑人受訪者認為布朗事件引起重要的種族議題,但只有三成七的白人持相同看法;六成五黑人認為警察執法過當,但白人僅三成三。

美國許多地區仍黑白分明,經濟能力與教育資源差距,更深化階級問題。佛格森是典型的黑人移入、白人移出地區,房價下跌如貧民窟。與白人相較,黑人難向銀行取得房貸,無法透過房地產累積財富,形成美國式的「種族隔離」。

對許多美國白人來說,歐巴馬、萊斯和霍德是「例外」,不等於全體黑人,黑人在教育、事業上仍屬於「差勁的一群」。去年九月,一名黑人老闆罵黑人員工是黑鬼,員工提出告訴,法院判賠二十八萬美元。

歐巴馬年輕時的女友、現年五十六歲的澳洲外交官之女庫克說,歐巴馬覺得自己「像個騙子,因為他在黑皮膚下,骨子裡根本是白人」。

去年十月,曾演出電影「黑暗騎士:黎明昇起」的非裔演員勞勃布朗控告梅西百貨,以懷疑他盜用信用卡為由報警將他逮捕,認為是種族歧視。當時,紐約巴尼斯百貨也發生兩件類似案例。

籃球之神喬丹今年五月出版傳記,書中表示,成為巨星的道路備極艱辛,他青少年時面臨許多與種族有關的挑戰,他曾是種族主義者,一度仇視所有白人。

人權紀錄常被美國批評的俄國、中國最近都調侃美國。俄國外交部人權專員杜格夫說:「美國處理抗議的手段也不是太溫和。」陸媒稱美國離種族平等還很遠,建議先管好自己的事,不要對別國指指點點。中國網友更諷刺寫道,佛格森採取了「廣受讚賞」的「北京模式」。

美國槍擊案頻傳,有些牧師甚至傳教時也隨身帶槍。許多人主張禁槍,也有許多人要擁槍自衛。「公開持武」(open carry)現象近年有增加趨勢,支持者指出,犯罪者通常會隱匿武器,這與守法公民「自豪」展示武器形成鮮明對比。

有人說,布朗若有帶槍,就可以自衛,避免被白人警察「濫殺」。佛格森的商家遭趁亂打劫,店主紛紛拿出步槍。經過此事,歐巴馬希望限制購槍的提案,必然更難過關。「人人自危」也是人權不佳的指標。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