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23RF
文/溫小平
你的婚姻關係,是否外表美好,內裡卻疏離空虛?在別人眼裡,你擁有出色的伴侶、可愛的孩子、溫馨的家庭,甚至傑出的職場表現,事實上,只有你自己知道,你不快樂,你不敢跟人傾訴、示弱,也不敢求助、告急,自己陷溺在孤苦無依之中,逐漸沉淪。
若是繼續下去,你總有一天會崩潰、瓦解,走入絕境。如果只是你有這種情況,婚姻還能維持表面關係,就怕夫妻雙方都有類似問題,各自孤單,以致愈走愈遠,更糟的是,以離婚結束。
★原生家庭缺乏愛,使得你無法親密
為何會如此呢?很可能是你的原生家庭造成的影響,在你需要親密接觸時,你得不到父母的關愛,尤其是得不到母親的照顧及擁抱。
我就深有同感。我的丈夫在幼年時父母先後過世,家中排行老么的他,與兄姐年齡差距甚大,很難得到類似的親密照顧,只能自求多福。而我呢?我出生時父親就過世了,嚴厲的母親對我非打即罵,她後來再婚,既要上班又要照顧兩個妹妹,我變得獨立自主,當然也很孤單。兩個孤單缺愛的人結了婚,他不肯訴苦,我不願示弱,所以相處起來非常辛苦且痛苦,當然很難產生親密關係。
曾經有人針對育幼院的嬰兒做過研究,常被擁抱的嬰兒的存活率遠高於未被擁抱的嬰兒。當我媳婦生下三胞胎時,因是早產兒,住在保溫箱裡,我們會每天去做「袋鼠抱抱」(學習袋鼠媽媽把孩子抱在懷裡),或是說說話,跟他們產生親密連結,讓他們得以活下去,就是同樣道理。
若是小小心靈裡的孤單恐懼,無人傾訴,久而久之,就變得跟人有了距離。如同植物沒了水,逐漸枯萎,你沒有了愛,如何健康地存活?那麼,你就要從最起初的親密開始學起,主動跟人、跟伴侶建立相連的關係。
什麼是相連?也就是在情緒情感上對人產生依附感,而不是遇到問題,你都是自行解決,有了困難,也不告訴伴侶,即使情況糟糕到極點,你也是默默流淚,獨自承受。
★自我檢視是否無法與人親密
你可以自我檢視,是否具有類似孤立的症狀,例如:沮喪、罪惡感、覺得生命無意義、想法扭曲、悲傷、空虛、害怕親密、容易動怒、自我防衛、有苦難言……那麼,你就要學習彼此親密,這不是指肉體的親密,而是由心裡發出的渴望,敞開自己,真正的靠近伴侶,從而彼此相連。
我兒子服完兵役時,從軍中帶回一隻小黑狗,每次我要抱牠,牠總是害怕得一直發抖,並且排斥我的靠近。後來才得知,牠在軍中時,出生後就離開媽媽,經常遭到欺負、虐待,於是,牠看到人就下意識排斥、恐懼。我花了許多時間,不但餵養牠也不停的擁抱牠,跟他說話,過了幾個月之後,牠才願意主動靠近我,並且享受我的擁抱。
★主動敞開自己,說出自己的痛苦。
只要你體悟到自己的缺乏與對愛的渴望,你就要主動踏出第一步,坦誠自己的痛苦、弱點,說出自己的無助,需要伴侶的幫助。這時候,作為伴侶的表現就很重要,這是你們改善關係的契機,只要做對了,你們就能成為真正的心靈伴侶,千萬不要嘲笑對方、拒絕對方,甚至把他推得遠遠的。
當然,這麼做是需要一段時間的,如果伴侶無法成為你的支持者,或你倆都需要學習彼此相連,不妨請教婚姻專家或成長團體的協助。
我們活在這個世界上,都是需要與人連結,產生親密,不要害怕向別人求助,只要願意開始去做,先改變自己,當你痊癒了,伴侶也有機會痊癒,一個全新的親密關係也就建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