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戴定國
美國兩位眾議員和前俄亥俄州長史垂克蘭接受「靠最低工資為生」挑戰,依目前最低時薪七點二五美元(約台幣二一八元)乘上每周法定工時四十小時,每周最低工資為二九○美元;扣除稅負和房租後,剩七十七美元(約台幣二三二○元)要支應一周的三餐、交通。活動結束後都表示「一周七十七美元,過不下去」 。
美國上次調漲最低工資是五年前,史垂克蘭等民主黨人支持歐巴馬,提高到十點一美元,但共和黨聲稱調薪會導致更多人失業,這項提案也因此在國會停滯不前。
二九○美元約台幣八千七百元,月薪台幣三萬五千元,比起台灣的二十二K當然多,但美國物價水平高,美國聯邦政府二○一二年公布的貧窮基準,四口之家的家庭年收入如果未達兩萬四千美元(約七十二萬元台幣),就符合貧窮定義。
七十七美元 一周難過
七十二萬元台幣等於月薪六萬元,在台灣屬於高薪了,但美國的稅賦遠高於台灣,如果只能以七十七美元過一周,每天三百多元台幣,別說美國,生活在台北市恐怕也很拮据。
去年八月美國公布,近兩年家庭的中間收入已緩步回升,經通膨調整後的中間家庭年收入,提升至五萬兩千多美元,但蓋洛普民調公布,多數民眾認為家庭年收入至少要有五萬八千美元(約一百七十四萬元台幣),才能勉強應付一家四口一年所需。這也說明了為何目前經濟成長、失業率降低,許多人仍然心情低落。
美國經濟衰退結束後,除了少數族群,多數家庭收入都出現下降趨勢。提高美國聯邦最低工資,是歐巴馬希望在今年優先立法的提案,也是美國五年來首次提出議案調高聯邦最低工資。不過,這一議案在參院受挫。
根據國會預算辦公室的估計,如果提案通過,將有一千六百五十萬美國人的工資得到提高,並使九十萬美國人脫離貧困。但同時,這項提案也可能導致最多一百萬美國人失去工作,因為一些企業很可能無法負擔提高的工資。
民調顯示,六成的美國人支持提高最低工資。但彭博社的調查顯示,五成七的美國人不能接受為了提高一千六百五十萬人的最低工資,而讓五十萬美國人失業。
美國各州 各有最低薪
德國本來沒有基本薪資制度,而德國的經濟繁榮其實是以多數勞工的低薪建構出來的,引起很多不平之聲。聯邦議院七月通過提案,明年起逐步推行稅前每小時八點五歐元(約十一點七美元)的最低工資標準,高於美國國會無法通過的十點一美元。
在台灣,勞動部上半年曾研擬「分區基本工資」,高雄市反對,認為將擴大南北薪資差異,阻卻人才向南流動。但各地生活水準不同,領同樣的基本工資,住在台北等大都會的上班族,基本工資其實是相對偏低的。反觀美國,各州就有各自訂定的最低工資。
美國勞工部最新統計,目前二十一個州及華盛頓特區的最低工資高於聯邦規定,其中最高的是華盛頓州,最低工資標準為九點三二美元;十九個州與聯邦規定相同;有四個州,包括明尼蘇達、懷俄明、 阿肯色、喬治亞州的最低工資低於聯邦規定,其中懷俄明與喬治亞州最低,只有五點一五美元。
歐巴馬說經濟復甦的關鍵在小企業。美國聯邦對小企業的定義是,員工不超過五百人的企業,占美國企業總數的百分之九十九。雖然經濟緩慢改善,但仍在裁員的小企業仍多於繼續招人的。政商界對大幅提高最低工資有不同看法,許多人對於中小企業消化加薪的能力表示擔憂。
是否衝擊就業 很難說
「提高最低工資會使就業減少的擔憂,」美國部分經濟學家產生懷疑。國家經濟調查局的證據顯示,過去提高最低薪酬標準,並未對就業產生預期的影響。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福爾曼表示,大多數經濟學家已達成共識,提升最低工資對工作機會數量的影響幾乎為零,而且能提升工作效率,對僱主也有利益。
還有民主黨人提出,如果把最低工資換算為實際收入,目前的最低工資明顯低於四十年前,這也是為什麼有四分之三美國人支持提升最低工資的原因。不過,提升最低工資對工作機會的影響仍然值得注意,經濟學理論就有非常直接的證明,如果提升最低工資,僱主將不得不解僱一些員工以維持利潤。
提升最低工資究竟是正面或負面影響,彭博社整理全球最低薪資標準,做為比對。潛在的好處:「工資調漲,促進消費,公司獲利增加,願意增添更多工作機會。」這是許多經濟學家支持基本工資調漲的原因。
至於潛在的成本:「工資調漲,雇用減少。」這幾乎是所有市場的運作法則,調高任何一項商品的價格,對這項商品的需求就會減少。勞務需求也不例外,問題在於價格的調整對產業需求減少的多寡問題。此外,許多強制性的社會保險政策是與工資連動的,調漲的工資對於雇主的負擔,高於許多人的想像。
此外,經濟學家指出,就算潛在的好處出現,商品市場的需求增加,價格可能也會提高,勞動者增加的薪資只是表面,能購買的商品並沒有增加,生活水平也不會因此提高。
德國明年起推動八點五歐元基本薪資,但並非所有人都歡迎,計程車業者就憂心衝擊營運。在柏林、慕尼黑和漢堡等大城市,周末顧客較多的時段,平均每小時收入超過十歐元。計程車業者聯盟希望能有兩年過渡期,否則可能會有七萬名計程車司機失業。
經濟學家認為,基本工資的爭議很難有非黑即白的答案,主要爭論點在於:到底這兩個效果哪項會比較顯著?現在仍有大批拉丁美洲的人偷渡到美國,但美國早已不是遍地黃金的時代。
快餐店「快加薪!」 全球35國罷工
歐盟二十八國中,有二十一個實行最低工資。盧森堡最高,每小時十一點一歐元(約台幣四四六元),法國九點五三歐元(約台幣三八二元),荷蘭規定月薪不得少於一四九五歐元(約台幣六萬元)。最低的歐盟國家是羅馬尼亞,每小時僅一點二歐元(約台幣四十八元)。
全球許多國家的勞工都在爭取調高薪資,今年五月,巴西公車司機罷工,要求加薪,趕乘客下車導致交通癱瘓。全國二十六個州有七州的警察罷工,另外八個州的警察也示威遊行。
五月十五日,全球三十五國連鎖快餐店麥當勞、漢堡王、肯德基等更是串連,罷工爭取加薪,日本勞工說「這是現代奴隸解放運動」。美國的快餐店員工要求時薪提高至十五美元。「時薪十五」運動於前年十一月展開,去年十二月在一百多個城市罷工。歐巴馬計畫提升至十點一美元都遭共和黨反對,「時薪十五」恐怕更是緣木求魚。
南非二十二萬名金屬工人七月一日發動無限期罷工,要求加薪百分之十五,討價還價結果,減至百分之十二,但僱主只同意加薪百分之之八。工會堅持百分之十二,並稱不到百分之十不會和解。
通用汽車公司的南韓部門七月二十八日宣布,同意調高基本月薪六點三萬韓元(約一八三二元台幣),另將發給員工獎金每人一○五○萬韓元(約三十萬元台幣)。
全球化時代,各國經濟連動性很強,歐盟金融危機,希臘等國的債務問題已使全球金融不平靜。美國國力雖走下坡,畢竟仍是經濟巨人,「美國打噴嚏,全世界都感冒」。美國的基本薪資影響麥當勞等連鎖快餐店,當然也牽動各國薪資。
蘋果電腦公司的現金多過美國財政部,但員工薪資低得可憐,和超過千億美元的營業額不成正比。紐約時報前年報導,蘋果員工時薪只有十一點二五美元(約台幣三三七元),雖優於美國的平均數,但低於盧森堡、法國,富可敵國的蘋果似乎應該更大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