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戴定國
到「別人家」建國,還壓迫人家、驅趕人家,這種事有誰能接受?巴勒斯坦這塊土地上,不同民族、不同宗教的人共有一段糾纏的歷史,幾千年來形成了仇恨;有媒體說「仇恨比飛彈更可怕」,也許吧,哈瑪斯把火箭彈射向以色列狄莫納市的核電廠時,仇恨必然壓制了理智。
攻擊核電廠是何等危險的事,輻射塵難道不會飄到巴勒斯坦?後來有媒體指出,當地核電廠的規模距離標準核電廠有相當差距;又稱,哈瑪斯的火箭彈和其他軍事裝備,完全不是以色列對手。這些報導都在降低「攻擊核電廠」的嚴重性,目的可能在安撫民心,卻可能無意間為哈瑪斯開脫。
但哈瑪斯公開承認,朝狄莫納發射三枚火箭彈,就是為了當地的核子反應爐。換言之,不管是不是核電廠「等級」,那裡有核子設施是事實,一旦被炸,問題只在「輻射雲」大小而已:也因此,以色列誓言密集空襲,「加倍奉還」。
我們是人 不是數字
以色列和哈瑪斯七月八日起發生軍事衝突,哈瑪斯第二天就攻擊「核電廠」,可見「仇恨」之深,因此戰情立即升高,二十日以軍攻擊加薩平民區,造成大量平民及兒童死傷,被媒體稱為「血腥星期日」。
不過就在前一天,十九日,倫敦示威者高舉標語,寫著:「幹得好,以色列;希特勒以你們為傲」,諷刺以色列對待巴勒斯坦人的方式,就像當年希特勒的反猶太。
聯合國安理會召開緊急會議討論,要求以色列與哈瑪斯停火,巴勒斯坦駐聯合國大使曼蘇爾展示巴勒斯坦平民罹難照片時,激動地說:「我們不是數字,我們是人類。」
以巴互射飛彈,媒體報導以軍對加薩發射飛彈時,以色列青年在山頭欣賞「夜空煙火」,引發抨擊。把殺戮景象(不見屍體的)當嘉年華來欣賞,可見「巴勒斯坦人也是人」這種念頭,可能不存在於某些以色列人腦中。或者說,某些以色列人的理智及良心,也被仇恨壓制了。
刑事犯罪 開戰解決
以巴衝突起因是三名以國青少年六月被巴人綁架殺害,隨後一名巴人青少年被以色列人綁架燒死,報復意味明顯。這在一般國家屬於刑事犯罪,該由警方辦案,但這兩個世仇國家處理方式是開戰。
因複雜的歷史因素,使猶太人和阿拉伯人都認為巴勒斯坦是他們的固有領土。聖經時代,希伯來人不斷移居埃及,達數百萬之多,又企圖奪權,成為法老的心腹大患,於是貶為奴隸,驅逐出境。
約西元前三至五百年,摩西帶領希伯來人回迦南地,即巴勒斯坦,說這裡是上帝「應許」的地方,是他們的「家」:但幾百年來這裡不是無主之地,阿拉伯人一直住在這裡,這裡是他們的家。「誰的家?」衝突始於此。
歷史上很多地區,各民族相互征伐,來來去去,都有疆域問題。巴勒斯坦主權更複雜,因為牽涉宗教的「應許」;但歷史命運的捉弄,又使希伯來人常常不住在這裡。
流浪民族 何處是家
西元前一二○○年猶太人開始定居於巴勒斯坦,建立以色列王國千餘年,後來陸續被亞述帝國、巴比倫帝國所滅,許多人被抓去巴比倫(今天的伊拉克)為奴。西元一三五年,巴勒斯坦的猶太人暴動,被統治者羅馬帝國逐出,開始了千餘年的流浪生涯。
巴勒斯坦地區,猶太人離去已久,但猶太復國運動一直未息。然而兩千年來,巴勒斯坦早已成為阿拉伯人的傳統領域。二戰後,儘管當地阿拉伯居民反對,甚至不惜訴諸武力,但在西方國家支持下,猶太人「回到」巴勒斯坦宣布建國。
對巴勒斯坦人來說,家,變成別人家,還受到種種不公待遇,滋生了仇恨。
各國斡旋停火的努力都觸礁,部分原因是中東國家各成陣營,隔閡過深。居間倡議停火最力的是埃及,但談不攏的根源也在埃及。埃及去年推翻穆斯林兄弟會政權,宣布其為恐怖組織,並指控哈瑪斯支援穆斯林兄弟會。
哈馬斯是「伊斯蘭抵抗運動組織」的簡稱,成立於一九八七年,原為巴勒斯坦穆斯林兄 弟會的分支,他們拒絕跟以色列和談,要以「聖戰」消滅以色列。
以色列與哈瑪斯的衝突沒有明顯贏家,卻有一個大輸家: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主席阿巴斯,今年春天他還在美國協調下與以色列和談,現在卻淪為旁觀者,看著他的兩個宿敵一決勝負。
阿巴斯的地位下降顯示出,以巴衝突離和談解決愈來愈遠,離許多人擔心的場面愈來愈近:當雙方強硬派大權在握時,規模更大的暴力衝突恐將發生。
約旦河西岸的巴勒斯坦人欽佩哈瑪斯,對於阿巴斯提倡非暴力卻未達成具體成果感到失望。一名居民說:「瞧瞧哈瑪斯,火箭多又厲害,戰士也很會打仗,阿巴斯看起來似乎很膽小。」
阿巴斯的幕僚承認,阿巴斯正快速失去影響力,這正中以色列下懷,以色列就想看到以巴談和不成,發生衝突,巴勒斯坦激進組織的地位提高,溫和派被排擠。
以巴衝突 人道危機
以色列攻擊造成三千多名傷患,當地最大的西法醫院只能容納六百人,手術房只有六間,還常停電。一名挪威志願醫師說:「假如動手術時停電了,巴勒斯坦人就打開手機,用螢幕照亮手術台。」
以色列駐聯合國副大使羅特告訴安理會:「以色列盡可能避免傷害老百姓,我們對人命損失深感遺憾,但這要怪哈瑪斯躲在民眾身後,拿他們當人肉盾牌。」以巴衝突正迅速演變為一場人道危機。
加薩的舍節亞社區人口密集,狹窄街道擠滿各類市場、小販。但是以色列稱,下方是哈馬斯建造的龐大地道網絡,有十條地道入口,連接著武器製造、儲藏地點。
以色列指控哈馬斯,將戰鬥人員和武器藏在高人口密度的平民區域,才應為平民傷亡負責任。以色列強調,攻擊前已先警告平民撤離。但是,在這個高人口密度的社區,你要居民逃到哪裡去?
好戰分子 各自解讀
部分國家把哈瑪斯歸類為恐怖組織,部分國家則視為抵抗組織:抵抗以色列的不公平統治、視巴勒斯坦人為次等公民。哈瑪斯常被稱為好戰分子」那麼,以色列是不是好戰國家?
以色列被阿拉伯國家環繞,與敵國都非常近。從敘利亞西南境發射飛彈,一分鐘內就可以攻擊以色列任何地區。約旦戰鬥機只要四分鐘就可以飛抵上空;沙烏地阿拉伯和伊拉克的飛機,分別只需要十五分鐘及三十分鐘就可飛抵。
以人性來看,很少人是天生好戰的,所以,伊斯蘭的「聖戰」與以色列的「隨時備戰」,究竟是不是好戰,很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