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航MH370空難太離奇,舉世矚目,也成國際間比人道、比科技、比效率,也比動員力的場合。
馬航乘客大多為中國人,中國陸續派導彈驅逐艦、兩棲船塢登陸艦趕往現場,超過十餘艘,總理李克強對馬國措詞強硬,既是回應國內民意,似也在宣揚國威,是否藉此扮「亞洲警察」,引起猜測。
美國在這些海域有第七艦隊常規運作,且美國遇到過的類似災難多,支援外國經驗豐富,動員力強,一開始即迅速行動。初聞班機爆炸,美國官員向媒體披露,五角大廈全球監測系統未在失蹤區域發現爆炸光點,意思是美國有能力控制和監視全球,示威用意明顯。
中國雖然動作慢了一步,但投入大量機艦,且立即調動十顆原為其他任務的遙感衛星,重新輸入數百條指令,與北斗系統整合運作,全力支援海面搜救。網路盛傳,有些衛星需變軌,可能因此折損衛星壽命,花費可達七千五百萬人民幣,雖未獲官方證實,但中國藉此做了衛星緊急操演,除了救災,何嘗不是「練兵」,軍事意義自不待言。
美中相互較量,看誰的衛星更高超精密,看誰蒐集情報和正確分析的能力更強,誰最後成為尋找到失蹤班機的突破角色,兩國從「不能缺席」,變成都有「不能讓對方搶走光釆」的壓力。
隨著日本、印度等十三國加入,這種以救災為目標,以國防科技實力為籌碼的隱性競爭、「無聲較量」,日趨白熱化。
全球媒體連日大幅報導,美國CNN主播古柏承認,他著迷於馬航失蹤謎團,這新聞讓人摸不著頭緒,每天都有新消息、波折重重,連他多年未聯繫的朋友都向他提出「陰謀論」。他說,「這是個讓人著迷、怪異加恐怖的故事」。
美國聯邦調查局加入,利用人臉識別系統,找到兩名冒用護照者的伊朗人;中情局以冒用護照屬偷渡或恐襲為由,也加入行動。在在展示美國維護領袖地位的用心。這就是「陰謀論」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