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器官移植、戰鬥機到食品3D列印將掀起第三次工業革命 人們的未來,可用3D列印嗎?

戴定國 |2014.01.12
1289觀看次
字級

 去年八月,美國太空總署成功測試3D列印的火箭引擎零件。今年一月五日,英國宣布,一架裝配3D列印金屬零件的旋風式戰鬥機試飛成功。

 飛機和F1賽車、電動機車的發動機氣缸非常貴,3D列印可以製造每個零件,也可以滿足用戶的特殊定製,列印機製作塑膠槍支更不是難事。去年五月,德州法律系學生威爾森將槍支的3D列印圖上傳網路,美國執法部門的擔憂自此與日俱增。

 塑膠槍枝能躲過探測器

 雖然3D列印技術一九八○年代即已存在,直到最近推出廉價3D列印機,才流傳開來。便宜的3D列印機只要一千美元,能製作槍支的至少要一萬美元,但已激起槍支愛好者的興趣。

 去年十一月美國政府發出警告,3D列印塑膠手槍可躲過金屬探測器,使國家安全備受威脅,而「不可探測武器法」即將失效,可能使這種武器合法化。這項一九八八年生效的法案規定,即便槍支製作無需金屬,也必須加入定量的金屬,以免探測器無法偵測到。

 美國執法官員說,這種武器的危險不在於為街頭流氓提供新的武器來源,而在於讓某些人更容易闖入一些地區刺殺別人,比如到法庭槍殺目擊證人。「不可探測武器法」通過的時代,全塑膠槍支還只是理論上的設想,現在這種技術已經存在,法案則將在下個月失效,能否延長還不知道。

 歐盟下令禁止列印武器

 歐巴馬一直力推嚴格的槍枝管制,但屢在國會受阻。一月三日他提出新方法,限制精神病患擁槍。但精神病患只要買一台3D列印機就能造槍,歐巴馬能奈何?歐洲各國也都擔心。

 不過,3D列印使用者懷疑這種武器能有多大威脅,一個網友說:「用3D列印機造槍,就像用起司造車一樣,行不通的。」另一個芬蘭大學生說,「這種槍只射一發,槍匣就裂了。」但3D列印技術每個月都在進步,去年八月Y o u T u b e的影片顯示,一把3D列印步槍可連發十次。

 威爾森貼出3D列印手槍圖,兩天被下載逾十萬次。奧地利官員列印出來測試,槍械專家說:「這把槍是致命武器」。不久,歐盟發出指令,禁止以3D列印機製造武器。

 列印胎兒媽媽提前抱

 3D列印效率日益增高,不僅能創造新物品,也可用來為遺失或損毀之物進行複製。3D列印機從一開始就受醫學界歡迎,手術刀僅是開端。除了腎臟移植,被截肢者也能用3D列印技術,製造完全適合自己的義肢。

 一月三日,上海一名醫生以鈦合金3D列印下頜骨,成功植入病患。日本一家醫療工程公司去年七月推出胎兒3D列印服務,可將孕婦肚裡的胎兒打造成樹脂模型,讓準媽媽提前抱到還沒出生的孩子。該公司也用3D列印身體的一些部位和器官,讓醫生動手術前先練習。美國去年八月用3D列印製出人工耳朵。若臨床實驗可行,就能為患者「客製」器官。

 美國3DS y s t e m s公司已經準備了各種金屬列印的可能,從不鏽鋼、精密金屬到工具鋼等材質皆有相對應的技術。英國一家公司透過3D列印機印製內褲,正和知名內衣品牌「維多利亞的秘密」洽談授權。列印一條免洗內褲只需三秒鐘,一年可生產約一千萬條。預計今年在以色列、英國上市。

 英國連鎖超市特易購表示,正在評估提供3D列印服務,讓顧客列印自己設計的衣服,讓兒童設計自己的玩具,然後做出來。甚至可把壞掉的物品帶到賣場,進行3D掃描後,以數位方式修復。

 複製名畫相似度驚人

 藝術市場也將改變。荷蘭的梵谷博物館利用3D列印技術,複製了五幅梵谷的油畫,質地和紋理達到驚人相似程度,稱作「活現作品」。為了防止被當做真品交易,都打上特殊標記。可見逼真程度。

 荷蘭首飾配件設計師朱摩倫打造一系列以輕量尼龍材質的首飾。她說:「我的每件作品都是以藝術品為藍圖打造。」

 企業看好市場,開始大量生產3D列印機。工業生產和消費者使用的3D列印機成本都將持續下降,適用的產品範圍不斷擴展。預期3D列印設備可能遍布所有村鎮,幾乎人人買得起,一位加州大學教授正試圖印出一整棟房屋。

 英國諾丁漢大學研究人員克萊杜克表示:「我毫不懷疑,3D列印將改變世界。」去年末,在歐洲最大的模具機械展E u r o M o l d,甚至有首度亮相的3D列印樂團。

 3D列印產品去年大量出現,間年預定將會是大放異彩的一年。但3D列印不是唯一的驚人科技,因為4D技術快要到來,接下來會是5D技術嗎?人們的未來,可以用3D列印嗎?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