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日婦女 餓到不適合當母親

戴定國 |2013.11.10
1130觀看次
字級

英國十一月一日公布報告,一年丟棄的食物高達一千五百萬噸,其中一半是住家丟的,「旅館父母」難辭其咎。所謂「旅館父母」就是子女整天外出,只回家吃飯、睡覺,把家當旅館。很多父母以為孩子會回來吃,所以照著原來的份量準備,最後沒人吃,只好丟垃圾桶。

這不能怪父母,青少年子女下課後、成年子女下班後可能另有活動,但早上出門時,自己也不確定,模糊地對父母說:「可能會回家吃飯吧。」

人們可能無法想像,英國這樣的國家,因食品和水電、天然氣價格持續上揚,有五百萬人處於「嚴重貧困」狀態,去年靠食物銀行援助度日的民眾約達五十萬人,比過去成長三倍。七十年來,英國也首次需要紅十字會援助。

浪費食物的不只英國。荷蘭每天有四分之一的家庭烹煮過多食物,將近三成煮好後丟棄未食用。

田裡爛掉 冰箱裡腐壞

聯合國糧農組織指出,全球約三分之一生產的糧食被丟棄,一年約十三億公噸。全球飢民達八億七千萬,只要拿丟棄食物的四分之一,便可餵飽他們。

前年全球第七十億人口報到,非政府組織「人口至關重要」就指出,人類有足夠的食物、水和其他民生必需品,提供七十億人口健康生活。但全球每七個人就有一人挨餓,因大量糧食不是在田裡爛掉,就是在市場和冰箱裡腐壞。

全球食物有過剩,有不及。隨著人口不斷增加、耕地減少等因素,飢餓、營養不良和貧窮對全球的影響更加嚴峻。氣候變遷帶來的影響,更進一步危及糧食安全,以及社會和政治的穩定。

尼日、阿富汗、葉門、幾內亞比索、馬利、厄利垂亞、查德、蘇丹和剛果是饑民最多的國家。去年五月,「拯救兒童基金會」公布全球「最適合與最不適合當母親」的國家,不適合的大都在非洲,而尼日超越阿富汗,成為最糟國家:飢餓的母親無法提供足量的、營養的母乳。

營養不良是全球每年兩百六十萬兒童的潛在死因。糧農組織說:「全世界五歲以下兒童,每四人就有一人發育遲緩。這表示有一億多名兒童營養不良,達不到體能和智識全面發展。」預計到二○五○年,全球將會有九十二億人口,屆時飢餓和營養不良問題會更嚴重。

隱性飢民 全球二十億

全球氣候極端化,加重食物短缺危機。二○○七到二○○八年,主要出口國集體歉收,食品價格大漲;接著,美國遭遇五十年來最大旱災,導致全球玉米價格上揚,以玉米為飼料的畜牧業成本增加,更帶動各類食品價格飆漲,嚴重衝擊貧困民眾生活。

二○一二年,賴索托因旱災和雨季雙重打擊,玉米減產近八成,小麥產量更是腰斬,面臨嚴重饑荒,也衝擊南非。玉米是南非人主食,是餐桌上主要的澱粉來源,人口成長使糧食需求增加,快速都市化也使農民減少,耕地荒蕪,無法自給自足。

亞洲糧食困境不遜於非洲。盡管近年經濟成長使許多人擺脫貧困,但全球八點四億長期營養不良的人超過一半住在亞洲。全球人口也有超過一半住在亞洲,但亞洲可耕地面積遠不到全球的一半。

聯合國調查,全球「微量營養不良」的「隱性飢餓」約二十億人,約全球三分之一人口,嚴重威脅大眾的健康。

消費主義 浪費的主因

經濟危機讓歐洲人天天喊窮,「如果減少浪費,是不是會過得較寬裕些?」很多人的確這樣想。

西班牙衰退多年,失業率居高不下,這個天性散漫的民族也不得不開始精打細算。西班牙每天長達三小時的午休聞名於世,上班族若帶便當而錯失寶貴的午餐交際機會,會被同事當成怪咖。但現在,人們只能接受帶便當的尷尬,而一旦有人厚起臉皮,其他人跟著做就容易多了。

另外,西班牙人上餐廳,極少打包剩菜,但西班牙籃球明星賈索在一個電視廣告中,演出要求打包吃剩餐點的情節,旁白並說:「世界正在改變。」漸漸地,西班牙人變了。同樣是浪漫民族的義大利,也開始打包剩菜。

調查指出,過半數義大利人認為食物浪費情況十分嚴重,兩成民眾認為,消費主義是造成食物浪費的主因。

英國官員建議民眾,剩菜剩飯可留待下餐食用,遭到不小的質疑,英國人認為新鮮的食物較安全。荷包緊縮的義大利人卻想:「打包剩菜,就是留待下餐;家裡剩菜為何不能吃?」如今,義大利五成四的家庭不再把剩菜倒掉。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