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颱風季,政府繃緊神經防颱。將近四年前重創台灣的莫拉克風災至今令人餘悸猶存;也是政府宣導防颱的最佳材料。但直到現在,還有三條毀於莫拉克的省道沒有修復完工。
莫拉克狂掃台灣的恐怖景象與造成的災難,是台灣慘痛的記憶之一,六百七十多人罹難,財物、農業損失難以計數,政府為了災後重建,不但成立重建委員會,並通過《莫拉克災後重建條例》,編列巨款,以求加速重建速度。
那次風災最嚴重的受災區多在原住民居住的山區,颱風所經之處,路毀橋斷,甚至滅村!部落生計也因此大受打擊,主要是其賴以為生的重要來源觀光產業因路不通而停滯。交通部為了重建各種鐵公路及觀光產業損失,特別編列了二百四十二億元,執行期限自民國九十八年到一○一年。
然而,至今仍有三條重要省道未完工,經過原住民部落的,包括台二十、台二十一、台二十四,那瑪夏、桃源、復興、勤和、霧台等部落仍處於交通隔絕的狀態下,當然也就沒有觀光客上山。
據霧台當地部落居民表示,風災前,遊客絡繹不絕,每天平均二十輛遊覽車到訪,民宿常滿,各種手工藝品熱銷,觀光成為部落最重要的經濟收入。風災後,因為道路不通,許多店家關門歇業至今,居民必須下山謀生,部落死氣沈沈,景象蕭條。
據交通部公路總局的解釋,山區重建工程嚴重落後的主因是,山區本就環境艱險,施工困難。如台二十四線霧台的谷川大橋原橋被沖毀,河床被大石墊高,新橋橋墩高達七十五公尺,成為全國最高橋梁,施工困難度可以想見。
這些理由民眾也能了解。但如果和五十年前工法更落後、條件更艱險的中橫公路比較,中橫的路線直接貫穿中央山脈,施工地點海拔從平地到三千公尺的高山,穿山洞、過橋梁,施工之困難,舉世聞名。但是,中橫從民國五十六年開工到完工,只花了三年九個月,還比預定工期提前半年!
莫拉克風災中受損的道路,重建工程會比興建中橫公路困難嗎?南橫公路也只花了四年四個月就完工。目前未完工的台二十線等三條道路,施工長度與難度都遠不及中橫與南橫,但施工時間卻超過四年,尚未完工。
颱風災區道路、橋梁重建工程,不只是地圖上的一條線或工程報表上的數字與百分比而已;每一公尺的推進,都代表原民部落所有居民的生計與期待。有居民說,看著橋梁一點一點的延長,就好像看著蝴蝶逐漸展翼,代表著希望與未來,非常令人期待。他們因此學著煮咖啡、餐飲烹調,或整理民宿,「我們準備好了!」
在困境中仍不放棄希望的原民,精神令人感動,握有廣大資源與權力的政府交通單位,你們要什麼時候才準備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