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新人類戰爭 網軍納入正規部隊

戴定國 |2013.05.26
1272觀看次
字級
開發訓練營是個新型態的電腦專業學校,簡單說就是駭客新兵訓練營。 圖/美聯社、路透、網路
台灣的網友在菲律賓官方網站「插國旗」,表達憤怒。 圖/美聯社、路透、網路
駭客任務:擊敗駭客二十二歲的朱利安‧科恩(右)就讀紐約大學理工學院,也是每周三晚上的「駭客之夜」創辦人,他與另一位創始人埃文‧延森(左)主持課程,正教導學生有關資訊系統和互網路安全。這些學生並不是要學習如何破解電腦資料庫,而是研究挫敗駭客攻擊,成為網絡安

文/戴定國 圖/美聯社、路透、網路

網路戰因台菲兩地駭客互攻政府官網成話題。在現代戰爭裡,新新人類嫻熟於網路,已經成為新的戰爭型態。二○一一年,超級病毒Stuxnet曾癱瘓伊朗核子計畫,俄羅斯病毒專家卡斯帕斯基表示,網路即將成為戰場,變成專業駭客對重大建設發動攻擊的平台。但不過一年多,卡斯帕斯基的「預言」已成事實。

五月初,聯合國裁軍研究所透露,全球已有四十六個國家設立了網路部隊,前一次在二○一一年調查時,設有網路部隊的國家有三十三個,顯示網路對抗趨於激烈,網路安全已被視為國家安全問題。

目前,網軍已納入正規部隊編制,任務絕非民間駭客般單純,而是執行一整套完整的網路作戰計畫。美國是網路戰的最早試驗者,早在二○○二年,小布希總統已簽署總統令,要求各部門制訂網路攻擊戰略。

陸海空戰 新增網路戰

隔年三月美英聯軍大規模空襲伊拉克,開戰前一周,美國網軍部隊已入侵、攻擊伊拉克政府與軍方的網路,不是癱瘓、就是接管,導致對方指揮通信體系陷入混亂。不過,在伊戰期間,美國、英國與以色列等國家的網路,也遭親伊拉克團體的攻擊報復。

美國國防部現已將網路戰列為陸戰、海戰、空戰與太空戰之外的新軍事行動,總統歐巴馬公開宣布美國數位基礎建設是「戰略性國家資產」,並成立網路司令部以保護美軍基地安全、攻擊他國電腦系統。

網路司令部下將新增三個部門,「國家任務部隊 」負責保護關鍵基礎設施,如電網和發電廠等;「戰鬥任務部隊 」將配合國外指揮部計劃,應付各種形式的攻擊;「網路安全部隊 」則保護國防部自身的網路系統。

網路戰已成為軍事行動一環。今年三月,美國宣布新增四十支網路部隊,總編制兩萬一千萬人,加上各軍種的網路戰部隊,已經超過十萬大軍。他們研發網路離線攻擊,透過無線電系統,滲透進入獨立的電腦局域網系統,把電腦病毒注入其中,進行資料竊取、刪除、篡改,破壞甚至控制的網路作戰方式。

這種網路離線攻擊技術首次在戰場上應用,是二○○七以色列攻擊敘利亞核設施的『果園行動』。十架戰機精確命中核工廠,全體戰機安全返航。敘利亞的防空網,包括最先進的道爾導彈防空系統,都沒有做出任何一點反應,因敘利亞整個雷達網路系統,被奪取了控制權。

危如核武 總統才能發動

今年二月,紐約時報報導,美國政府將在未來幾周通過幾項法規,規範網路武器的使用,其中一項法規認定,如果美國偵測到可靠的證據,顯示即將遭受來自海外的數位攻擊,歐巴馬總統有權下令發動先制攻擊。

這是美國針對美軍面臨重大網路攻擊時的自保及報復行動,所核准的第一批法規。這批法規的研發時間已超過兩年,主要推手是中情局長;但它推出的時機卻正值中國大陸持續攻擊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及華爾街日報之際,而且美國國土安全部近日宣布,美國一個電廠曾因網路攻擊而停擺數周。

歐巴馬總統過去只批准使用網路武器一次,是下令擴大攻擊伊朗核濃縮設施,而且他堅持把攻擊目標縮小,不影響當地醫院及發電設備。伊朗的核設施後來因美國這項電腦病毒攻擊而停擺。

紐時說,對伊朗的攻擊顯示,即使不透過轟炸或狙擊,也能破壞一國的基礎設施,包括電路系統、金融系統及通訊網路,因此研擬法規的官員判定,網路武器太過強大,就像核武一樣,應只能由三軍統帥直接下令啟用,而不能「自動」啟動報復攻擊。

嚴重網路攻擊 等同戰爭

二○一一年,美國國防部公佈新戰略,把美國可能遭受的嚴重網路攻擊定性為戰爭行為,並進行反制,這包括動用網路攻擊武器,也包括動用傳統軍事力量。這是美國首次就網路攻擊行為制訂正式的反制戰略,凸顯軍方對網路攻擊重視程度。

國防部官員透露,這份戰略文件首先明確指出,「武裝衝突法」同樣適用於網路攻擊。如果網路攻擊造成的人員傷亡和設施損壞達到傳統軍事攻擊的嚴重程度,就會被視為戰爭行為。

美國軍事法律專家、退役空軍少將鄧拉普認為,戰爭行為是政治術語,不是法律名詞。他說,只要效果一樣,網路攻擊就等於傳統軍事攻擊。「如果網路攻擊對一座發電廠的破壞達到傳統炸彈的破壞程度,就視為武裝攻擊。如果網路攻擊出現傳統常規攻擊的效果,就可能動用武力進行自衛。」

誰想得到,電玩少年即將成為二十一世紀的駭客戰士,敲敲鍵盤,彈指間,戰爭開打又結束,就像玩一場電子遊戲。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