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罷免」如火如荼推進之際,面對美國關稅壓力,我政府團隊正與美國展開談判,也採取一些應對措施,目前政府呈現於外的態勢,予人有「大讓步」之感。在此同時,政府不斷升高與中國大陸的敵對關係,採取諸多措施限縮兩岸交流,以致兩岸政府敵意不斷升高,在在顯示兩岸進入「大對抗」時代。大罷免、大對抗與大讓步同時並行,賴政府面臨嚴峻考驗,如何讓台灣度過險阻,進入順境,國人無不熱切期待政府處置適切。
這三項對陣有的是被動承受的,如貿易戰。川普對全球發動關稅大戰,各國為求自保,無不一面與美國展開艱苦談判,另則尋求與其他國家建立自貿協議或強化區域經貿合作。即使像國家安全唯美國是賴的日本,也堅持立場而不輕易妥協,其財政部長甚至暗示必要時將把美債當做武器。日本首相石破茂視其為「國難」,戰戰兢兢處理;但台灣的應對策略卻是「大讓步」,欲以取悅的方式換取對方善待。
有的對陣是自我選擇的。尤其是「大罷免」,完全是執政黨為了扳回立法院在席次上的劣勢,意圖重回全面執政而發動的。藍營為了反制,也發動「以罷制罷」,兩相對抗,台灣已是遍地烽火。後續的罷免賴清德乃至倒閣、立院改選都可能開展,朝野全面對抗無以止息,使仇恨動員與對立撕裂日甚一日。
兩岸關係也敵意螺旋不斷升高。賴清德總統把對岸定位為「境外敵對勢力」,相關防範與反制措施不斷增多,而對岸的軍演與不友善言行也一再出爐,相互視為寇仇,如此惡性循環,不知伊於胡底。可議的是,兩岸的「大對抗」竟與「大罷免」連結在一起,強把藍營立委打為中共代理人,扣上紅帽子,聲稱將他們全部罷免以安台灣,實在太過誇張。
站在台灣整體立場,貿易戰是不得已,必須極力爭取台灣利益,在艱難的博弈中,一味讓步必然無法取得較佳利益,只會讓對方予取予求。減少損害之道,必須有所堅持,並且善用籌碼。最近新台幣不正常狂升,主要是市場預期新台幣強走高的心理所致,但美方要求升值及我方坐視不管應該也是助因。美國政府已宣告對台灣產品加徵百分之三十二關稅。如果無法降低,必將重挫台灣出口產業,若再加上新台幣大幅升值,未來企業勢必哀鴻遍野。因此,我政府必須強勢以對,不能只知討好、求饒,一切聽命川普,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面對川普關稅大棒,必須以不卑不亢態度處置,新加坡總理黃循財的態度值得參考。他向國民喊話得宜,獲得民意認同,而後在國會大選中取得勝利。他說:「全球化和自由貿易的時代已經結束,我們正進入一個更不可預測、更具保護主義,也更危險的時代。」這樣小心謹慎的應對危機態度頗值我政府參考。
在此危急難關逼近之際,如何統合朝野政黨、匯聚全民力量共赴挑戰,實為當務之急。值此嚴峻時刻,危機重重,執政當局竟然繼續推展大罷免,毫無顧忌地展開仇恨動員,任憑相互廝殺,實非所宜。至於跟大陸的大對抗,亦應有所節制,在不違背大原則下盡量求取緩和,以免多面作戰而備多力分。
總之,大讓步必須有底線,大罷免可以休矣,大對抗應求降溫。自應以民生樂利為最優先,將政黨利益置於最後,才能知所調整,採取利民福國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