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閃新技術加持 大陸火箭發射成本大降

編譯/潘楠慕  |2025.05.04
171觀看次
字級
國際太空站上的各種纜線。圖/美聯社
中繼衛星為太空通訊鏈一環。圖/法新社
衛星通訊的地面接收站。圖/法新社
航太版星閃技術可降低火箭發射成本。圖/法新社

編譯/潘楠慕

中國大陸研究人員近日成功測試,全球最先進的航太專用無線通訊技術「航太星閃」(Aerospace NearLink),訊號延遲度大幅從毫秒級,降低到微秒級。這項技術將有助於降低火箭重量以及發射成本。

星閃(NearLink)2020年由華為公司領導的「星閃聯盟」(SparkLink Alliance)制定,為大陸自主研發的短距離無線通訊協定,特色包括極低的訊號延遲、高傳輸速率和強大的抗干擾能力。中國航太科技集團(CASC)旗下北京航太萬源科技公司以星閃為基礎,開發航太版星閃,並由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CALT)於今年初完成首次試飛測試。

航太版星閃提供火箭等發射載具上終端設備的無線連接方案。研究團隊自2023年9月起展開研究,僅以1年時間,便成功達成提高通訊距離和抗干擾能力的目標,以符合太空應用的特殊需求。

這項技術在耗能、速度、訊號覆蓋範圍與傳輸穩定度等,多個領域均領先現有其他技術。根據北京航太萬源科技發表的報告,傳統星閃技術有效通訊範圍僅約30公尺,優化天線及頻率設計後,航太版通訊距離提高到250公尺。

此外,在太空劇烈溫差、震動與電磁干擾等極端環境下,傳統星閃模組的資料封包遺失率,最高曾達1.58%;相較之下,航太版降低到0.01%以下。航太星閃訊號延遲為傳統無線技術的30分之1,在相同時間內的訊息互動能力提高了30倍,而耗電量僅為傳統技術的60%。

採用無線通訊的火箭系統,擺脫了纜線限制,可具備許多優勢,但是實際應用上,一直面臨諸多挑戰。研發團隊成員楊佳琳指出,最關鍵的挑戰在於,確保系統的自主性與安全性,「過去大陸欠缺自有的短距無線通訊標準,而使用如Wi-Fi或藍牙(Bluetooth)等技術時,往往需要額外設備進行訊號加密,如此會不可避免地帶來訊號延遲,從而局限實際的應用」。Wi-Fi和藍牙通訊協定均由西方主導的聯盟制定和規範。

星閃技術的出現解決了上述問題,其通訊協定與晶片,皆由大陸自主研發,達到完全國產、可控,避免安全隱患。該技術已被華為應用於Mate 60系列智慧手機和相關配件;3C設備商雷神(ThundeRobot)和達摩鯊(Darmoshark),也相繼推出支援星閃技術的低延遲周邊。

北京航太萬源科技的研發負責人王浩表示,目前火箭上通訊纜線系統,重量可達到500公斤,相當於3台「玉兔」探測器的重量,若能以無線技術取代這些纜線,可省下大量空間和有效酬載,進而大幅降低發射成本,將有助於大陸實現其太空發展目標。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