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星雲大師 廣結善緣 布施歡喜 文/張彬彬 |2025.05.11 語音朗讀 91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圖/陳保吉圖/陳保吉圖/陳保吉 文/張彬彬佛光山普門寺幸福與安樂系列講座,五月二日禮請佛光山寺副住持慧昭法師主講《星雲大師全集》中的《佛光菜根譚》,法師指出《佛光菜根譚》是為人處事、做人修行與度化眾生的最佳寶典,勉勵信眾學習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的慈心悲願,時時提起正念,依教奉行,將佛法與歡喜布滿人間。慧昭法師引用星雲大師智慧法語提到:「世間最好的東西是歡喜,世間最貴的善舉是結緣;世間最大的力量是忍耐,世間最強的願力是甘願。」法師說明,佛光山的特產是歡喜,提倡「未成佛道,先結人緣」,結緣會讓人生更寬闊;「忍」是世上最大的力量,也是勇者的象徵;布施時,要能心甘情願地歡喜付出。慧昭法師提及,星雲大師說:「能觀眾生苦,即與佛眼相應;能說善妙語,即與佛口相應。能做不請友,即與佛身相應;能行利生事,即與佛心相應。」大師提倡「三好」,興建佛陀紀念館時,特別設置許多「淨房」供大家使用,即是大師的慈悲展現,處處以利益眾生為考量;創建普門寺更是希望能「普門大開」,讓佛門的溫暖攝受人心。談及為人之道,慧昭法師引用大師的教誨:「要做與人為善的人,要做和而不流的人,要做見賢思齊的人,要做樂於忘憂的人。」又說:「委曲求全識大體,謙虛忍讓多學習,隨喜功德莫嫉妒,廣結善緣,布施歡喜,皆是處世的妙法。」如何管好自己的身、口、意,使其不起煩惱,大師指出:「不與人鬥爭,是處事最好的妙方。」誠如《華嚴經》所言:「常樂柔和忍辱法,安住慈悲喜捨中。」而《心經》強調「以無所得故」,無所得即是「無所求」,與《金剛經》所說的「無所住」一脈相承。大師也說:「無最快樂!」慧昭法師強調,星雲大師所說的「待人好」,不只是嘴上說說,而是要以真心、誠心、虛心、愛心來給人因緣、給人方便,才能讓人更容易接受。人生在世要學會「報恩」而非「抱怨」,真正有所作為的人,難免會受到譏諷毀謗,只要自己行得正、站得直,必能不為所動。法師引用大師的話:「無能的人光講理由;能幹的人會想辦法。」來說明能幹的人,只在做事上認真,不在情緒上計較,因為辦法是人想出來的,所謂「窮則變,變則通」,即使自己無法解決,也可以請教他人。對生活要樂觀進取,對工作要勝任愉快,對事業要精進不懈,對未來要充滿信心。 前一篇文章 【晨齋語錄】覺悟 下一篇文章 【人間行者心】出家生命的意義 熱門新聞 01【何處不交朋友】可敬的朋友2025.05.0502【國學探究】 人相忘乎道術:《莊子》論「忘」的生命智慧2025.05.0603聯合國衛塞節慶典 佛光山與會2025.05.0804頻率對了就共鳴2025.05.0505長期運動協調身心 能增深層睡眠時間2025.05.0606【考考你的智力】2025.05.0507桑椹養顏抗衰老 母親節蛋糕好選擇2025.05.0608量子糾纏與量子技術2025.05.0609小粒子 大未來2025.05.0610國家祈禱日 美國洛城跨宗教共祈和平2025.05.05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修行在人間】放下自在【人間行者心】出家生命的意義【晨齋語錄】覺悟【人間行者心】翁啟泰老菩薩 奉行一師一道【佛光山口述歷史系列】佛光會成立 人間佛教新紀元【紅塵禪煙】悟心見道 作者其他文章【佛學講座系列】獻給開燈的人──妙光法師緬懷師恩生命畫語 真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