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高樓大廈「種」到森林中

戴定國 |2013.01.20
5251觀看次
字級
上海浦東金融區,高樓大廈林立,使髒汙空氣不易擴散。 圖/美聯社、路透、法新社

現代城市的發展趨勢,除了傳統意義的交通、房屋等灰色空間的擴展,還應該包括森林、水為主題的綠色、藍色空間建設,亦即要提高綠覆率,在「水泥叢林」裡建設綠色的「城市森林」。

城市綠地不僅直接關係樹木生長,也影響城市水土流失和空氣中粉塵來源。北京粉塵大部分來源於本地,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由於綠地水土流失導致的。

莫斯科、溫哥華、多倫多、紐約、華盛頓、波特蘭及東京、吉隆坡等城市,從郊區到市區,整個城掩映在森林和樹木中,高大喬木構成城市綠地系統的主題,森林非常均勻地分布於各角落,綠色成為城市的基本色調。

這些城市,市區內既有大面積的森林公園,也有寬闊的沿街綠化帶,把城鎮內各類公共綠地連接起來,在整體上構成一個森林環境,森林與城市的關係不是城市中分布有森林,而是城市「種」在森林之中。

韓國開闢公園時,採用「近自然」的手法進行;俄羅斯對城市森林的管理也採取比較粗放的近自然模式,管理人員僅進行低強度的修剪維護,落葉掃進林地裡,整個林地處於自然生長狀態。

國外城市森林的快速發展,得益於把它作為城市有生命的生態基礎設施。城市森林周邊保存著成片的自然林,城區也有成片的大型森林,同時,非常注重提高整個城區的樹冠覆蓋率。這樣的「森林城市」可以把空氣汙染減到最低。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