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記者楊慧玉
三星近山,是蘭陽平原地勢最高的地方,位於蘭陽溪進入平原的起點,為山地、平原及河川的交匯處,溪水水量澎湃,滾滾濁流,有人稱之為濁水溪,挾帶大量泥沙與礦物質,一邊沖刷鄰近的表土,一邊帶來新的泥沙,孕育著三星「四寶」──青蔥、白蒜、銀柳、上將梨。
在三星銀柳主要產地「天送埤」,總能先感受到過年的氛圍。每年十二月開始至農曆春節前,滿山遍野的銀柳如野火燎原般紅通通地延燒著;酒紅色的枝條盡情向天空伸展,一顆顆紅透飽滿的花苞點綴其間,把藍天、綠地渲染成一片殷紅,美得讓人啞口無言。
三星地區銀柳種植面積約四十公頃,多分布於天送埤休閒農業區,占台灣總產量百分之九十五以上。銀柳發音和台語的「銀兩」相近,尤其天送埤所產的「天送銀柳」,有著「天送銀兩」的吉祥意涵,加上從十二月到隔年一、二月的產期適逢農曆春節,順理成章成為春節應景花卉。
銀柳又稱貓柳,由貿易商從日本引進三星種植,因為環境適宜,價格也不錯,栽培面積逐漸擴大。種植銀柳已三十幾年的農民黃阿海,是當地最早一批栽培銀柳的農民,他說,由於當地表土下方是小石子,排水良好、滲透性佳,剛好適合銀柳需水又怕泡水的生長特性。早期以外銷為主,如今在三星地區農會的推廣下,內銷市場也逐漸打開,目前內外銷約各占五五波。
銀柳產期最晚雖可至二月,但黃阿海說,銀柳田最美的時候約在十二月中至月底,也就是即將採收之前,此時的銀柳田最為完整,一片嫣紅,是賞花的絕佳時機;而過年前若歷經寒流,則有助於落葉,讓花苞得以充分享受陽光的洗禮,紛紛轉紅。
農民必須趕在過年的前一周全數採收完畢,供應內銷年節市場;至於外銷則更早,約在十二月底就得以水路運往新加坡、馬來西亞、香港、日本等地。銀柳農最辛苦也在這段期間,銀柳堅硬的枝條得一枝一枝靠人工剪下,「沒做習慣的,剪一天就手軟了」。尤其長時間彎腰採收,對老農的身子骨可是考驗;坐骨神經曾開刀的黃阿海笑稱:「這是職業病啦!這裡很多人都有,嚴不嚴重而已。」所幸,這兩年兒子已回鄉接手,他的心裡踏實了些。
在外銷市場上,銀柳受大陸產品價格競爭而有所影響,但由於台灣農民栽培技術純熟,品質優良,仍有利基。已七十歲的黃阿海直言,他到現在還繼續研究因應氣候變化的栽種模式,畢竟「氣候變化無人知!」
今年三星地區農會舉辦的銀柳節,從十二月二十三日開始直到元旦,活動內容多元,一日遊內容包含採銀柳、特色餐、有機村體驗、農村點心製作等行程,還推出多項超值好康優惠,民眾不妨趁機撿便宜,也順勢親近久違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