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六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在台灣時間十二日晚間揭曉,由土耳其作家奧爾罕‧帕穆克(Orhan Pamuk)拿下。
帕穆克躍上國際舞台是他的第三部小說「白色城堡」(Beyaz Kale, White Castle),故事背景建構在十七世紀的伊斯坦堡,雖是歷史小說,但是內容主要透露出一個人建構自我的歷程。文學獎的瑞典皇家科學院指出,帕穆克得獎原因在於他的作品中呈現的文化衝擊象徵,「在探索他出身城市的抑鬱靈魂過程中,(帕穆克)發現了文化交錯與衝擊的新象徵。」("who in the quest for the melancho lic soul of his native city has discover ed new symbols for the clash and int erlacing of cultures")
現年五十四歲的帕穆克,出生於土耳其伊斯坦堡的中產階級家庭,一九八二年出版的第一部作品Cevdet Bey Ve Ogullar,就是描繪在伊斯坦堡這個從東方奧圖曼文化日漸轉向西方文化的背景下的一個家庭發展;第二部小說「沉默之屋」(Sessiz Ev, The House of Silence)在一九八三年推出,以五種主角陳述的觀點,描寫數個家庭成員探訪他們年邁祖母,當時的土耳其正面臨內戰爆發邊緣,這些後生晚輩們關於政治的討論內容,以及他們與朋友的情誼,反映出當時的社會混亂。
●
二○○四年夏天,麥田出版《我的名字叫紅》,這是享譽國際的土耳其文壇巨擘奧罕‧帕慕克在台灣出版的第一本小說。珠玉般精雕細琢的瑰麗文字,構築出一個富麗堂皇的歷史場景,纏綿悱惻的兒女私情與政教衝突的家國情勢,則是穿梭其中的劇情。這個充滿異國情調的歷史懸疑故事旋即在台灣書市掀起了閱讀奧罕‧帕慕克的熱潮,麥田緊接著又出版了他的《白色城堡》和《新人生》以饗讀者;而當年十一月底帕慕克親自訪台,則將這場土耳其熱帶向最高點。
麥田自二○○四年陸續出版帕慕克的作品,包括《我的名字叫紅》、《白色城堡》、《新人生》,為慶祝帕慕克贏得桂冠,即日起至十二月十二日,麥田特別推出帕慕克作品珍藏套書組,三書合購七五折,邀請讀者共同閱讀優質好書!新作「伊斯坦堡:一座城市的記憶」,由馬可孛羅出版中文版。
瑞典皇家學院評審委員會說,帕慕克以寫作探討文化衝突的象徵,自成一格。一九八二年,他第一本小說「貝氏父子」(Cevdet Bey and His Sons)就已獲獎,但書中譴責土耳其虐待少數民族庫德族人,並在鄂圖曼帝國時代大屠殺亞美尼亞人,也犯了該國忌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