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聽資訊--聽松、憶故人 唐古琴「秋籟」重現

采芃 |2006.10.28
353觀看次
字級

產品:如是寧靜—古琴獨奏CD專輯

作者:成公亮

出版:如是我聞


琴是古代君子的比德之物,孔子、嵇康、臨濟普庵都擅於鼓琴,以琴體道。

這張專輯以清末民初著名琴家葉詩夢收藏的唐琴「秋籟」所演奏。音樂價值與意義同時具有文化價值與意義,收錄成公亮的古譜解譯(即稱為『打譜』)的琴曲和改編的琴曲等,共七首。包括成公亮於一九九○年為大陸電視劇「孔子」所打出的主題曲「文王操」等四首,改編的琴曲有「聽松」、「鳳翔千仞」,還有一首他久負盛名的古曲演繹「憶故人」。

◎「秋籟」琴介紹

秋為天氣,籟為音聲。秋籟者,天籟也。《莊子》曰:「夫天籟者,吹萬不同,而使其自己也,鹹其自取,怒其者誰邪?」豐富之音樂,皆自然之體現。

「秋籟」琴,唐琴,仲尼式。琴體渾圓修長,漆色深褐,斷紋如冰裂;其音微妙而細膩,圓潤而綿長;琴底篆刻「秋籟」並「德齋珍藏」,腹內朱書「大唐開元三年李晉製」。曾由清末民初著名琴家葉詩夢收藏,一九八五年成公亮於濟南得此琴殘軀,同年夏月修復。

◎樂曲簡介

這次錄音使用的樂器,除唐琴「秋籟」外,編鐘、編磬為南京博物院收藏的先秦出土文物原件。文物出土於江蘇鎮江地區丹徒大港鎮沿江山脈周代墓群中的「北山頂墓」,這是吳國王室或貴族的墓地,也可能是春秋晚期舒國王室或貴族,受西方楚人勢力擠壓逃至吳國死後埋葬該地。出土的青銅編鐘完好無損,音階齊備,音色古樸醇厚,石編磬聲音玲瓏剔透,但有部分殘損,殘損部分選取春秋戰國之際的邳州九女墩墓(今江蘇北端徐州地區)出土的編磬作補充,兩墓的編鐘編磬音律高度竟然一致,使人不由驚歎古人智慧和高度的科技水準。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