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圓神出版提供
文/胡廷岳
台灣每人平均臥床8年,退休後健康餘命僅有短短數年,作者胡廷岳也曾因家人罹患糖尿病及癌症,體會家人臥床與長照之苦。因此發願環島演講,將經驗擬成一套預防失能提案,也整理成就了這本書。
有一次太太去看中醫,一進門就看見候診區擺著一本我的書。她跟我說的時候,我又驚又喜。還記得她轉述醫師的話給我:「中醫師說,這本書是他看完電子書後,覺得很感動,才又多買一本實體書放在診所,想在每一天看診的時候提醒自己『別照本宣科,記得給民眾做得到的健康建議』。」
過去我曾提出「說服人的人情味五步驟」,這些日子以來,原先的五個步驟已經漸漸被我濃縮更新成「三個步驟」,但應用範圍更廣,不但可以用來協助醫療人員說服病人,病患家屬也可以用來說服家人,甚至讓病人用來引導自己。
這三個步驟分別為:收聽障礙、組隊邀請、替代方案。以下是簡略的介紹:
收聽障礙
為了建立信任,「收聽障礙」的步驟十分重要。沒有人會故意讓自己生病,如果有人始終無法執行健康的行為,那就表示,目前的他,正在把「自己的健康」排在其他更重要的事情後面。每個人對於每件事的輕重緩急,都有不同的「前提」,抑或是變健康之前必須考慮進去的「優先事項」。
在令人自願健康的第一步驟中,關心對方的問句是必要的,這能夠迅速拉近雙方的距離。你可以問對方:「阿嬤,我知道你也很擔心糖尿病,那是什麼原因,讓你那麼常吃巧克力呢?」「哥,我知道你很在乎健康,那是什麼原因,讓你那麼常吃消夜呢?」
請注意:這時一定要用「什麼原因」這四個字來發問,而不要問「為什麼」。因為前者聽起來比較像是了解原因,後者聽起來根本就是找人吵架。
只要你敢問,他就一定會講,這樣一來,你可以接著說出:「我們一起找出一個,不但可以吃消夜,血糖還可以控制好的方法,好不好?」「我們一起找出一個,不但可以不吃止痛藥,疼痛還可以控制好的方法,好不好?」「我們一起找出一個,不但下午可以吃一些點心,體重還可以控制好的方法,好不好?」等等,伴隨著各種情況任意變化。
組隊邀請
很多人向我抱怨家人講不聽、病人說不動,通常就是忽略了「協助他將耳朵打開」的這個步驟。畢竟沒有人會覺得「慢性病控制得很理想」是件壞事。說真的,問問題之前,通常你早就能預期對方會說出「好」。當你說出這句魔法語言,組隊邀請,這一步驟也緊接著完成了。
這步驟最難、最重要的部分,其實就只有「誠意」,就算你根本還沒想出答案也沒關係,一樣照問。因為我們要的是「我們來一起找」嘛,沒答案也很正常啊!
很多時候,要不要做或不願意做,都只是因為輸給了心魔。記得還在念大學的時候,老師教了我一件事情:「仔細看好了,如果病人是面帶微笑地走出診間的門,他的病一定會好。」相信我,問就對了,只要你有誠意問,對方也就沒有不「陪」你一起完成的理由,進而答應你一同尋找「改變的可能」。想改變全家人的未來,我們總要成為第一個願意問出口、伸出手,主動「組隊邀請」的人。
替代方案
很多人常常按捺不住,過早提供建言:「你必須這樣這樣做」、「我都是為了你好!」我相信,你能得到的答案多半只有:「我不要」。如果你總是說服失敗,我十分建議你回頭檢視前兩個步驟有沒有確實完成。
環島演講接觸三萬多人的經驗告訴我,在這步驟中,答案通常都是對方靠自己想出來的,你的分享只是用來拋磚引玉,幫助對方舉一反三而已。
當你們真的找到了適當的替代方案之後,可以再多問一句:「你真的喜歡嗎?不喜歡我們要換一款喔!」給他台階下。此外,還可以再問他:「那你覺得什麼時候可以開始呀?」來引導他說出確切開始執行的時間點。畢竟,有誰會不喜歡為自己量身訂做的建議呢?
(本文摘自圓神出版《健康到最後:預防臥床,無憾善終的本事》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