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較於富里六十石山讓人容易一目了然,玉里赤柯山則如羞澀的少女,總讓人在每一個轉角處發現驚喜。
赤柯山與六十石山同為台灣重要的金針產地,地理位置與海拔高度又頗為相近,常被放在一起比較。事實上,兩者呈現的美感各有千秋,都令人屏息凝視、記憶。
追溯赤柯山一名,和金針無關,而是因日據時期當地盛產堅硬的赤柯樹得名。因「八七水災」自嘉義移居至此的赤柯農場主人陳錦竹回憶,早期交通不便,所種植的稻米、地瓜等農作得挑下山去賣,十分辛苦;四、五十年前轉作金針後,質輕、價格又好,農民的生活才見好轉。
僅一天盛開光景的金針花,到下午便開始老化,農人得搶時間在午前採收,每年八、九月盛開季節最是操勞,尤其花期最怕颱風摧殘,若能幸運躲過數劫,便是上蒼庇佑。
為分散風險,農人也懂得多樣化栽培作物,發展副業。金針以外,茶葉也由來已久,不輸鄰近的瑞穗、鹿野茶區;最近新興的小油菊也甚具發展潛力,既能造景,又具有頑強的生命力,適於有機栽培,用來泡茶,清香雅致宜人。
重重的黃澄,層層的釉綠,如油畫般堆疊出赤柯山濃烈的色彩。無論是金針農或茶農,盡是頭頂斗笠、彎著腰,一朵朵採著,一葉葉摘著。赤柯山之所以動人,不僅是景觀;赤手空拳的農人,在敬畏天地的同時,也抱定扎根的決心,向自然爭求在這塊土地生存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