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錦竹圖/記者楊慧玉
玉里曾是煉製樟腦的重鎮,區內廣植樟樹,未因開發砍除、有幸存活至今的老樹,已濃蔭蔽空。玉里老樹分布頗為集中,走訪十分便利,光在市區就有十幾棵,尤其以玉里國中附近最為密集。
「你們想看院子裡的樟樹是嗎?梯子借你們,可以看得比較清楚。」家住院落旁的一位大哥熱心地招呼著。「這棵樹喔,我小時候就常在樹下玩,那時候就很大棵了。」一位坐在院落旁聊天的七旬阿嬤笑著說。李家宅院的樟樹王已逾百年樹齡,被包圍在低矮的平房之中,也被濃濃的人情味圍繞。
一棵老樹走過怎樣的歷史?承載著多少記憶?串聯起多少緣分?它的意義與重量,毋須說得明白,只要往樹下一站,仰頭望去,便能在心中得到答案。
李家宅院的老樟樹是花蓮縣列管的「樟樹王」,胸徑兩公尺,高度二十一公尺,冠幅廣達四百平方公尺,王者架勢表露無遺,吸引許多人慕樹而來。與之鄰近的玉里分局樟樹及其舊宿舍樟樹群,也都有百年歷史,分局後方的三棵老樟樹還是日治林班單位採種的母樹,縣內造林的許多樟樹,即是由此繁衍。玉里國中、國小校園內也保留不少老樹,除了樟樹以外,茄苳、苦楝、鳳凰、芒果、瓊崖海棠,都是學子嬉戲、探索的遊樂園。
玉里的安通、長良、觀音地區也四布著珍貴的老樹。著名的安通部落雙生垂榕,長於路旁邊坡,粗壯的樹根嚴嚴密密地盤踞著,頗有占地為王的意味,姿態格外獨特;長良里連家古厝壯麗的樟樹群、赤柯山八百多年的赤科木……,參天的氣勢,粗壯的樹圍,霸氣的根系,在大自然的律動中,人們也隨之吐納,成為生活與記憶中重要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