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並不愛這裡!」在五股成長、成家的五股農業旅遊發展協會副總幹事劉玉媛,劈頭如此說道。雖然在座的社區居民都知道她並非出自「真心」,但這話明白點出五股人的無奈。圖/記者楊慧玉
綠竹社區 扭轉五股印象
「我並不愛這裡!」在五股成長、成家的五股農業旅遊發展協會副總幹事劉玉媛,劈頭如此說道。雖然在座的社區居民都知道她並非出自「真心」,但這話明白點出五股人的無奈。
利之所趨下,土地用來「種墳墓、種鐵皮屋」的後果,形成難以重塑的景觀障礙,不知讓多少五股子弟搖頭興嘆。而如今,在土地認同的覺醒浪潮中,有「一行人」企圖要「綠竹社區」先行,扮演領頭羊的角色,扭轉世人對五股的印象。
前述的「一行人」,其實只有「兩個半」的人力,包括協會的總幹事楊海塗、劉玉媛以及負責財務的施泙妏;而所謂半個人力,則是指在本業之餘義務協助者。
本身也是碧瑤山莊庭園餐廳老闆的楊海塗,十年前在自己的餐廳建構完備後投身社區營造,成立協會、義工隊,舉辦竹筍節、生態導覽等活動,但一肩扛的結果,卻導致焦慮症,所幸劉玉媛、施泙妏即時加入分憂解勞,有了共勉的夥伴,勞心勞力有時還不討好的社區營造工作,才能堅持至今。
既是「社區」營造,居民的參與才是前進的動力。區內最挺社造的旗竿湖農場主人吳榮華,甚至打算將辛苦拓墾的農場交與社區共同經營,一方面成為遊客休憩的停留點;另一方面成為社區農產共同運銷的地方。吳榮華不但負有維護環境之責,賺的錢也成為社區的經費,他這麼做,無非是希望提升農業附加價值,吸引年輕人回流。
十年營造中,綠竹社區陸續改善髒亂點、設置旗竿湖周邊水木平台、整治埤塘……,除吳榮華外,住民吳國池、吳永田、莊崴森也在農務之餘極力配合。然而,就在社區共識看似逐漸凝聚之際,政府原已核定改造旗竿湖農場為共同經營型態的七百萬元經費,因其中一位地主不同意而無法執行,也讓綠竹社區的營造面臨另一階段的試煉。
劉玉媛不願造成居民對立,將錯誤歸咎於自己事前未妥善溝通;楊海塗則語重心長地說:「對社造而言,六十分是容易達到的,但有了經費之後,接下來才是考驗。」他認為,是該停下來思考一下,下一個階段該如何走,社區居民是否真的做好準備了?
水木平台旁,早年先生為體貼在溝渠旁洗衣的妻子而種下的「疼某樹」早已茁然成蔭,烈日雖然熾熱,綠蔭下降溫不少,旗竿湖畔涼風徐徐,讓人暑氣全消。儘管才剛跌了一大跤,但劉玉媛說,他們明年會繼續爭取,也不放棄與居民溝通。她深愛著這塊土地,就是無法坐視不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