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去年發生福島核災後,德國決定放棄使用核能。陸續關閉八座核電廠,餘下的九座將在二○二二年前停止運轉。不過,德國在此「過渡時期」,向法國核電廠購電,被譏諷「以鄰為壑」。
德國原由核電廠供應的電力,將由再生能源取代。德國是全球再生能源先鋒,每年發電佔總量兩成;電力約百分之四來自太陽能,太陽能電廠的發電量,相當於世界其他地區的總和。
20座核能廠! 德創紀錄
二○○八年,太陽能電板日正當中,最大十二家生產商總市值約七百億美元;但到今年四月只剩六十四億,其中一家德國公司申請破產。主要是,當年各國政府(特別是歐洲國家)提供高額補貼,融資也很容易。但論經濟效益,太陽能不及煤炭和天然氣等較便宜的能源,因此金融風暴後,各國相繼削減補貼。
今年三月,德國也打算削減太陽能發電補貼,示威者走上柏林街頭,高喊「不要停止能源轉向!」但不過兩個月,德國再生能源智庫IWR就發布好消息:太陽能電廠在五月最後的周五、周六中午時分的發電量,每小時達二十二個十億瓦特,相當於二十座核能電廠全面運作的發電量,創世界最高紀錄。
IWR主管諾伯特指出,「突破的意義是,太陽能電廠可在工作日為全國提供所需的三分之一電力,周六更因不上班而接近一半。」
美國亞利桑那州鳳凰城附近沙漠,將興建一個八百公尺高的煙囪型太陽能發電塔,預期為二十萬戶供電。電塔高度是紐約帝國大廈兩倍,基地直徑逾兩哩,設計類似溫室,在沙漠高溫下,氣體形成巨大風力,為巨塔內的三十二個渦輪機發電。
據稱,這座巨塔無需用水或燃油,不會製造溫室氣體,非常環保,也沒有太陽能玻璃反彈的「死亡射線」。環保分子則擔心,外形嚇人的巨塔會影響候鳥及當地野生動物。不過,這似乎不是大問題。
以色列 神創造「熱土」
鋪設太陽能電板需要大面積,德國人口稠密,尚且成功,渺無人煙的沙漠、陽光惡毒,無疑是最理想的地方,各國早已注意到。
以色列南部是廣大沙漠,氣候炎熱無比,難以耕作。二○○六年,波士頓的猶太裔企業家亞伯拉莫維茲到此度假,打開車門,隨即撞上一堵無形的熱牆。「那種炎熱無比的感覺,至今忘不了。」
亞伯拉莫維茲嗅到投資商機的「熱」度,「我不由得跟自己說,這個地方採用太陽能最合適不過。」他隨即成立阿拉瓦電力公司,經過五年籌畫,將二十英畝的沙漠改造為太陽能場。
太陽能是完全不需灌溉,就有收成的再生能源,以色列南部農場紛紛跟進,今年三月以色列一口氣發出九張執照。知名的「猶太復國主義組織猶太國基金」原本任務是在以色列大量植樹,建立綠洲,如今他們發現了「沙漠理想國度」的新理想,也投資了亞伯拉莫維茲。
亞伯拉莫維茲表示,那個地帶符合所有生產太陽能的條件,「神不會創造一個比這裡更適合生產太陽能的地方。」
二○○九年四月,在西班牙安達魯西亞沙漠中,全球最大的太陽能發電站開始運行。發電站是一座一百七十公尺的太陽能塔,有超過一千兩百面特製反光鏡,每面的面積相當於半個排球場,會將陽光反射到太陽能塔,產生一千度高溫,將其中的水加熱成蒸汽,驅動渦輪發電機,產生出源源不斷的電流。
美國的煙囪型太陽能發電塔,即是以此為模型,只是更巨大。西班牙已在安達魯西亞沙漠中建設兩座大型太陽能電站,計畫再建設五座,裝機容量居歐洲第二位,僅次於德國。
沙烏地 太陽能「沃土」
想到阿拉伯世界,人們腦中浮現的必然是:一片黃橙橙沙漠,毫無利用價值。如今,這些國家發現,神除了給他們石油,也給了他們一片「沃土」。沙烏地阿拉伯今年五月宣布,將投入一千億美元發展太陽能產業,希望二十年內提供全國所需電力的三分之一。
沙國原子能及再生能源城顧問歐丹表示,希望藉此降低國內的石油用量。歐洲不斷縮減太陽能補貼,這個全球最大的原油出口國無疑是個龐大的新市場,歐美的太陽能電板製造商紛紛表態要搶標。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國家使用的太陽能面板,大都是「中國製造」。在中國的新疆、蒙古,太陽能電板也在日照下閃閃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