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獎加持 阿拉伯女性的春天還多遠?

戴定國 |2011.10.16
1131觀看次
字級

相隔七年,諾貝爾和平獎再由女性奪得。三位非洲和中東的女性,「透過非暴力抗爭,維護女性安全及權益,並充分參與締造和平工作」,她們分別是非洲第一位民選女總統、賴比瑞亞總統瑟利夫,還有帶領該國結束內戰的和平運動領袖格鮑伊,以及帶領葉門反政府示威的卡曼。

其中,意義最深刻的無疑是三十二歲的卡曼,她是第一位得到諾貝爾和平獎的阿拉伯女性。這位葉門人心目中的「鐵娘子」」與「革命之母」,無論在葉門反政府示威爆發前後,都一直為爭取女性權益及葉門民主和平扮演領導者角色。

卡曼早在年初阿拉伯之春民主運動前,就積極參與人權運動,領導「無束縛女記者」(Women Journalists Without Chains)團體,在這個保守國家爭取女權多年,要求停止騷擾記者,爭取更多言論自由。

今年一月卡曼遭逮捕,引起憤慨,雖然隔天凌晨就獲釋,卻已引爆反抗總統沙雷獨裁統治的起義浪潮。但卡曼一直堅持,就算葉門亂成一片,周遭充斥暴力,也要維持抗議活動的平和。

打破禁忌和刻板印象

在中東、北非風起雲湧的抗爭,除了震撼專制獨裁政權,女性也打破了禁忌和傳統刻板印象,成為推動這波示威的動力。

卡曼說:「革命的主要目的是推翻專制政府,但也成功破除女性應待在家中、遠離公眾生活的古老傳統。」她強調:「這也是一場社會革命。這些女性的新角色幫我們創造新社會。葉門革命協助提升女性地位。」

九月下旬,沙烏地阿拉伯國王阿布杜拉裁示,二○一五年女性將獲得投票權及地方議會參選權。

但沙國女性自由權仍處處受限,女子出門要穿長袍、戴面紗;若未獲得男性家屬允許,不能出遊、工作、接受手術,也不能開車。「要投票,也要能開車。」沙國婦女仍發出怒吼。

沙國女權主義者哈瓦達說:「何不明天就給我們這些權利?我認為國王不想動搖國家根基。但環顧四周,讓我們覺得很羞恥,我們竟然還在苦思如何獲得這些女性基本權利。」

沙國沒有夠強大的社會或政治勢力能改變女權,一切取決於國王。專欄作家哈紹吉說:「現在的氣氛變得有利於改革,包括歷史的力量、道德壓力和我們周圍環境發生的改變。」

女人會做飯,應待在廚房

然而,哈紹吉似乎過於樂觀,至少對埃及來說是如此。

一場革命給埃及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三月底,舉行五十多年來的首次公開、公平的投票。英國廣播公司記者比爾勞訪問一位三十多歲婦女,她頭上沒有裹頭巾,手裡拉著六歲的女兒。

「埃及今後會不會選出女總統?」她說,有可能,但需要時間。比爾再向男人提出同樣問題,他們搖著手指說,「不會、不會、不會」。其中一個男人甚至說:「女人會做飯,應該待在廚房裡」。

埃及發生了許多變化,但是,男人對女人的態度卻沒有變。

革命期間,女人和男人同樣守在解放廣場,肩並肩與獨裁政府角力。第一次,男人沒有拿女人品頭論足,或伸出鹹豬手騷擾。這是解放廣場發生的奇蹟之一,但奇蹟沒有延續下來。

爭取到一切,男人就忘了

三八婦女節時,解放廣場上的集會充滿了粗言穢語。男人把集會的女人包圍起來,辱罵、嘲弄她們,向女人大喊,回家去吧!

當天,知名女權分子達麗婭也在場。她說,「他們怎麼能這樣?男人和女人一起爭取到了一切,他們怎麼這麼快就全忘了?這真讓人失望」。

達麗婭告訴比爾勞:「改變,必須從個人開始,從內心開始。」

正因為如此,埃及的革命讓達麗婭非常自豪。革命不是任何一個組織完成的,不是伊斯蘭分子、自由民主人士,也不是穆斯林兄弟會,而是每個男人、女人做出自己的選擇。

和平獎頒給「阿拉伯之春」相關人士,會影響整個中東、北非地區後續的民主發展。女性已出頭,女人撐起半邊天的時代已來臨。女人獲得經濟和政治權力,特別是在開發中國家的婦女,是減少衝突、促進繁榮的重要因素。

但達麗婭明白,對於女人來說,實現自由和平等還有相當長的路要走。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