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瀕危‧應為】「熊熊」出沒 還台灣黑熊一條生路

楊慧玉 |2011.09.10
753觀看次
字級


圖/黃美秀

已經多久沒有「熊出沒」的消息了?其實牠可能出現過,只是被或害怕或企圖獵殺買賣的人給「湮滅」了,熊熊出沒的痕跡與傳說也一併被抹去……

台灣史上頭一遭,一列南迴列車撞上台灣黑熊,引起外界高度關注。牠為什麼下山?是迷路?是覓食?外界臆測紛紛,「黑熊媽媽」黃美秀回答記者的問題時說:「我也不知道,可能要問牠自己。再說,那裡離山林只有五百公尺,牠在那裡出現也不奇怪啊!」

黑熊車禍意外後遍尋不著,黃美秀與組員第一時間趕往現場,他們做的第一件事竟是──發傳單!「我們要告訴民眾,台灣黑熊看到人類大多選擇避開;而民眾如果看到牠,也靜靜轉身離開就好,請別射殺牠!」

雖然是雜食性動物,但台灣黑熊的主食百分之八十是果實和芽、葉、莖、根、以及菇類等植物。體重五十至兩百公斤的龐大身軀需要用許多食物填飽,逐食物而居是移動的主要趨力,年活動範圍最大相當於玉山國家公園面積的五分之一。

台灣黑熊於一九八九年依《文化資產保存法》被列為瀕臨絕種動物,意謂其族群數量已降至危險標準,生存面臨危機;也列為華盛頓公約(CITES)附錄Ⅰ的保育類動物,表示該物種已經瀕臨絕種,必須受到完全的保護。

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副教授、因研究和保育台灣黑熊而被稱為「黑熊媽媽」的黃美秀表示,黑熊活動範圍廣,相關保護計畫應做跨部會整合;而雖有《野生動物保護法》規範不得獵殺,但傳統的食補觀念,加上執法不力,在在威脅台灣黑熊的生存。

對大多數人而言,談台灣黑熊的保育有如隔靴搔癢,但一位布農族人說:「如果山上沒有熊,心裡就會覺得很孤單,森林好像沒有人住一樣。」台灣黑熊就如同小時候庭前那條清澈的小溪,是美好的記憶,也值得好好維護,為下一代流傳下去。



小檔案獨一無二的台灣黑熊

頭圓頸短,眼小吻長,臀圓尾短,頸部附近的毛特別長,最大的特徵就是胸前黃白色V字形或新月形的斑紋。有別於世界上其他熊類,台灣黑熊有十分特殊的築巢行為。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