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兒童人權日 照亮孩童未來 |2025.11.20 語音朗讀 29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烏干達 校園小菜園 烏干達卡尼亞尼亞的校園小菜園,讓孩童透過親手耕作獲得新鮮蔬菜,實現基本生存權。圖/取自Spark Africa官網印度 偏鄉夏令營 圖/取自FB@Atmashakti Trust烏干達 種菜學新知 在烏干達卡尼亞尼亞校園小菜園裡,孩童親手耕作收穫蔬菜,臉上綻放燦爛笑容。 圖/取自Kichini Gardeners基金會辛巴威 球場建立自信 圖/美聯社尚比亞 取得安全水源 圖/台灣世界展望會提供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今天11月20日是「世界兒童人權日」(World Children's Day),聯合國於1959年通過《兒童權利宣言》,呼籲全球傾聽兒童的聲音,並提醒重新審視兒少在成長過程中應被保障的各項基本權利。然而,時至今日,當前全球仍有許多兒童面臨戰火、貧窮、虐待與忽視,甚至缺乏乾淨飲水、食物與基本醫療,使「生存」成為首要挑戰。兒童人權日不只是紀念,更是提醒各國與社會都應積極投入,以政策、教育與行動共同守護孩子,讓每一名兒童都能安心長大。校園變菜園 種菜也能學新知位於烏干達首都坎帕拉的卡尼亞尼亞小學,一袋袋翠綠的園藝種植袋整齊排在教室外,原本被忽視的角落,如今成為能供餐又能教育的校園小菜園。孩子們透過親手耕作獲得食物,更能建立自信。根據烏干達衛生部統計,當地有26%的5歲以下兒童罹患慢性營養不良。2021年,新冠疫情封鎖期間,24歲的納瑪甘達.安內特(Namaganda Annet)在租屋外以米袋試種蔬菜,意外發現這樣的方式既省空間、又能收成,於是萌生念頭:如果把米袋菜園帶進學校,是不是能為孩子多添一道菜,也添一分希望?於是,「卡尼亞尼亞青年城市綠洲」計畫誕生,校園小菜園很快擴展成「食物森林」,為學生長期單調的玉米糊與豆子餐點,加入新鮮蔬菜。菜園也成活生生的教科書,學校成立生態俱樂部,帶著孩子從實作中學習堆肥、栽種與營養知識。10歲的薩拉自豪地說,他已經學會種植羽衣甘藍,回家後也想教家人用米袋栽種,「這樣我們家也可以多吃一點菜。」一顆菜苗,不只改變孩子碗裡的顏色,更讓他們第一次感覺「自己有能力養活自己和家人」,在風險重重的成長環境中,種下一顆安穩與自信的種子。不僅如此,在辛巴威東北部農村,古老的「Nhanga」空間也被年輕女孩重新詮釋。過去「Nhanga」是青春期女孩為婚姻做準備的臥室,如今成為她們互助的支持基地,抵制童婚。她們在聚會中分享健康與教育知識,甚至將足球納入活動核心,透過球場建立自信、培養合作精神,並鼓勵女孩持續留在校園。足球與互助 踢破不平等束縛世界展望會指出,許多非洲兒童例如尚比亞,因取用不潔水而生病、失學或面臨安全風險。當地政府透過興建社區水井並由居民維護,孩子可在家附近取得乾淨水,大幅減少疾病與缺課情形,也讓孩童免於長途取水危險。與此同時,關注偏鄉教育的印度奧里薩邦,民間組織「Atmashakti Trust」推動「CAMaL Ka Camp」計畫,利用歌曲、遊戲和故事互動式教學,在近3000個村莊設立5000多個學習中心,吸引超過5.5萬名兒童參與,讓暑假期間不只「放假」也持續學習,縮短城鄉學習落差。從烏干達的校園菜園、辛巴威女孩互助空間,到印度偏鄉互動學習中心,各項創新舉措都以保障兒童的生存權為起點,同時提供教育、健康與自我發展機會。讓每一個孩子,都能不只是活著,而是有尊嚴地、帶著希望地長大——或許,就是「世界兒童人權日」這一天最重要的意義。 前一篇文章 中日陷僵局 陸要求撤回高市言論遭日拒絕 下一篇文章 陸對日施壓升級 暫停日本水產品進口 熱門新聞 01【斗室有燈】老男冒險記2025.11.1402【詩】遊園地.競馬場2025.11.1703【經典新話】歸亞蕾 超越世代傳奇影后2025.11.1504【大師身影】 曲歌繞梁: 弘一大師李叔同(下) 2025.11.1405渥太華佛光山 授海狸童軍領巾2025.11.1706【營養專欄】掌握五原則 輕鬆控糖2025.11.1507【海闊天空】濟州島旅記 解鎖美景美食2025.11.1508落葉刺繡 巴西百鳥寫真集2025.11.1709法華禪寺 彩繪燈籠2025.11.1510慢性發炎易罹癌、失智 葡萄、花椰菜修復細胞2025.11.14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中日陷僵局 陸要求撤回高市言論遭日拒絕氣候變遷績效 台居全球倒數第8名大山唯一收件人 暖心快遞包裹落葉刺繡 巴西百鳥寫真集難民營走向奧運 拳擊女孩守護教育南韓晶片銷美 關稅條件不輸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