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城市 巴庫變油庫炫耀性消費

戴定國 |2011.04.03
1378觀看次
字級

中東情勢牽動油價持續上揚,布侖特原油每桶衝上一百十五美元,距離二○○八年高峰的一百四十七元已經不遠,像亞塞拜然這樣的產油國變得愈來愈富有。但石油雖給亞塞拜然帶來巨大財富,造成的問題也不小。

亞塞拜然是個世俗化的穆斯林國家,也許大家不熟知,但這個位於中亞裏海地區的國家,看石油發跡,不是現在才有的事。

裏海沿岸被譽為第二中東、第二波斯灣,石油儲量達兩千億桶,光是哈薩克、亞塞拜然就約為美國儲備量的三倍。亞塞拜然幾乎可說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石油的國家。

中國漢代得知西方有個大秦國,位於西海西邊。西海正是現在的裏海,而大秦國當時以為是羅馬,其實是亞塞拜然。亞塞拜然曾隸屬波斯,國名來自波斯文的Aser,意為火的國家。

許多古籍記載,絲路商旅到達亞塞拜然,驚訝發現「地上到處冒火」,「黑油」遍地流淌、自燃自噴。人們莫明所以,以為是神明顯靈,於是而有拜火教,中國稱為祆教。至今在亞塞拜然首都巴庫,仍可看到完整的拜火教神廟。

十九世紀末,巴庫提供全球一半的石油需求,稱為石油城。第一批石油大亨取法威尼斯和蒙地卡羅,興建了許多宅邸和歌劇院,企圖把這座黑色城市美化成兼具東西方特色的伊斯蘭世界櫥窗。

二十年前,亞塞拜然脫離前蘇聯獨立後,石油界新精英再接再厲打造巴庫,高聳的玻璃幃幕大樓布滿巴庫天際線,富人競相蓋高樓,在一些黃金地段,往往地基剛打好,房子已售罄。

亞塞拜然人喜歡把富裕體現在最顯眼的地方,汽車消費就是最明顯的例子。巴庫號稱德國本土外最大的二手賓士車消費市場,悍馬、法拉利、勞斯萊斯、寶馬等最新款的豪華車充斥巴庫街頭巷尾。知名的迪奧、亞曼尼、蒂芙尼等精品店林立,連空氣都彌漫著欣喜、滿足的味道。

二○○八年油價高峰的一百四十七元過去後,亞塞拜然一度經濟蕭條,但最新一波的石油榮景,使巴庫重燃恢復往日榮光的希望,卻掩蓋不了貧富不均、貪汙猖獗。

最大的問題是發展不平衡,巴庫市中心發展迅速,亞塞拜然其他廣大地區卻仍深度依賴巴庫和中央政府補貼,經濟活動極少。在巴庫外,一些地區失業率很高,老百姓怨聲載道。

經濟只靠石油的弊端很明顯,只要國際油價下跌,政府收入大減,龐大的缺口只能透過增加非石油部門的稅收來彌補。巴庫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心的拜拉穆夫說,亞塞拜然貧富之間的差距愈來愈大。他說:「人民的工資很低。與此同時,人們還不得不支付高價電費。」

對普通老百姓來說,物價是關注的焦點。肉、奶、蛋、蔬菜等進口商品的價格平均高出本地產品三成。駐巴庫的俄羅斯外交官都抱怨說:「巴庫有些商品的價格比莫斯科還貴。」

富人競相蓋高樓,但儘管國家提供低息貸款,一般民眾卻買不起房子。亞塞拜然陷入其他產油國的模式,石油財富的流入在特權階層滋生了貪婪和腐敗,而窮人則被排除在外。

亞塞拜然不是不知道問題嚴重。官員說,政府知道必須著眼於未來。「當石油帶來不斷增加的收入時,我們必須照顧未來的發展,使我們的經濟朝著多樣化發展。」

滿手油元的商人是四處走動的市儈,野心沒有限度。只要石油持續流淌,花錢如流水的揮霍現象就不會止息。除非政府改革腳步加快,否則儘管巴庫是油庫,全國其他地方仍是貧民窟。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