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地,夜深人靜時,會聽到遠處水中傳來聲音:那是巫毒教人正在擊鼓…。
巫…毒…。這兩個字的結合,令人毛骨悚然。
海地去年發生強烈地震、海嘯,大約十五萬人感染霍亂,全國將近三千人死亡。當地人懷疑巫毒教祭司利用魔法散播霍亂,因而攻擊巫醫,私自處決了至少四十五名巫師。
講起巫醫,很多人立刻聯想到中世紀歐洲,黑死病橫行,無藥可治,因而怪罪女人是女巫,散播細菌,未經審判、醫師鑑定而大量處死「女巫嫌疑犯」,造成恐慌。
至於巫毒教,光是看這個名詞,就令人想到邪惡、神秘和恐怖,難以想像這樣的邪教會在一個國家盛行,然而海地正是這樣一個國家。二○○六年甚至將巫毒教定為官方宗教。
巫毒教崇拜鬼神和符咒,源自西非的貝南。貝南是全世界巫毒教的發源地,過去常擄人為奴,用活人獻祭。貝南每家都有祖靈崇拜的鐵祭壇,是他們與祖靈溝通的地方,每天在祭壇前和祖靈談話。當地天主教徒有時會做彌撒到一半時,衝回家祭祖。隨著十七至十九世紀的奴隸買賣,貝南巫毒教也輸往其他國家,海地、巴西都深受影響。
巫毒(Voodoo)為靈魂之意,顯得神秘恐怖與譯名也有關係,因為譗巫豃加譗毒豃給人邪惡感覺。它屬於自然信仰的一種,但被許多詭異傳說抹上恐怖色彩。它結合了非洲、西印度群島印地安原始宗教特點,還加上天主教的儀式和聖禮。
相傳巫毒教常召喚邪靈,以人偶當咒詛道具,在夜晚進行血腥儀式。海地的巫毒傳說更是駭人,巫毒法師(Papa Nebo死亡之父)會用萃取自河豚的毒素令活人呈現假死狀態(河豚毒具有麻痹運動神精的效果),隨後再喚醒這些喪失意識的活人,驅使他們服侍巫師。
海地政府遇有國家大典時,也會延請天主教及巫毒教教士輪流祈禱。
十六世紀時,海地淪為法國殖民地,殖民者把大量黑奴販賣到海地的同時,也把流行於非洲的原始宗教帶到海地,與當地土教混合,形成了神秘、詭異、令人恐怖的巫毒教。
在海地聖水鎮舉行的年度慶典上,數以百計巫毒教徒聚集在瀑布下沐浴。全身幾乎一絲不掛,手舞足蹈站在瀑布下淨身,相信這可以洗去他們的罪惡,同時帶來明年的好運和健康。許多海地人相信,如果不參加祭禮,難免被其所害。
巫毒教是建立於恐懼的信仰,主要教義是:現存的天下萬物都不過是表像,背後還有更重要的靈魂力量在活動。
這個靈魂世界的首領是名叫力格巴的神。其他還有主管死亡、生育、愛情、妒忌和報復等神。巫師和術士則是人與神的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