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該負起一切責任,因為唯有以病人為最優先,才能讓病人完全信賴醫師,改善病醫關係。」和信醫院黃達夫院長如是說。《承諾,用心守護病人》這本書是由黃達夫口述,丘美珍和李桂芬兩位書寫完成,書中描寫和信醫院如何改善病人和醫生之間的關係,以及該如何把病人當作家人來看待的故事,真實呈現了和信醫院與黃達夫院長的故事。黃達夫更在新書發表會上,分享無數為病患付出的故事。
二十年前,黃達夫將他在美國深造、工作的經驗帶回台灣,希望建立一所以病人福祉為中心的醫院。這一路的挑戰與努力,化為堅定的承諾,在和信醫院實踐。「醫院只有一個目標,病人第一。這永遠不會改變。」和信治癌中心醫院院長黃達夫,將「病人為先」觀念貫注和信醫院上,二十年來不變,即令醫院虧損,服務品質也不打折扣。
現在學生會讀醫學院大都是家長的意願,而不是本人的志向。黃達夫表示,他有次問到以後誰要當醫生時,竟然只有少數幾位舉手。他鼓勵,台灣的醫學系應該是先讀四年多元化的課程,再讓學生決定要不要當醫生,而不是為了薪水高才當醫生。
刺蝟 醫者的風範
四年前,一位女老師罹患了極為罕見的脊椎胚胎瘤,過去台灣沒有手術成功的經驗,須去美國手術才有治癒可能;然而,手術費約要一千六百萬台幣,這位女老師無法負擔這筆龐大金額。於是,黃達夫發動募款,短時間內湊足了全部經費,成功協助她飛往美國接受手術。所幸手術很成功,這位女老師也再度返回校園教書。
曾經服務於和信的一位老員工同仁回憶,有一段時間和信醫院虧損,黃達夫卻堅持院內每一名病患/護士比例,要全台最高。同仁問他,只要減少一點護士人力,就可以達到損益平衡,為何不做?黃達夫的回答:「醫院的目的,不是追求經營利潤,而是為人的生命帶來好的改變。」即使醫院虧損,醫療服務品質仍不打折扣。
台灣病醫關係越來越差,病人漸漸不再信任醫師。因為本著對病人的愛與尊重,黃達夫始終堅持以「病人福祉為中心」的理念。以「刺蝟」來比喻自己的黃達夫說:「儘管外面都是刺,還是只做自己要做的事,不會改變。」
和信醫院回歸醫療的最終精神———以病人福祉為中心。因為每一位可能生病的人,都理當這樣被照顧。所以醫生問診一個小時是常事;跨專科的醫療小組一起治病;白天一個護士只照顧五個住院病人。在治療成果上也與世界並駕齊驅———第一期到第四期乳癌病人的五年存活率,和美國著名的癌症中心相當;鼻咽癌平均五年存活率創下全世界最佳的紀錄。
十二月三日,黃達夫院長代表和信醫院,捐贈六千六百冊《承諾,用心守護病人》予全國醫學院所、高中圖書館及公共圖書館,由教育部吳清基部長代表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