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宋睿祥 找到回家路

周慧珠 |2010.12.19
1293觀看次
字級

台灣第一位無國界醫生宋睿祥,在他的新書《回家的路是這樣走的》中,以第一手的戰地醫療圖文日記,記錄在葉門首都行醫的四十五天。

是什麼原因,讓他暫時放下醫院主治醫生的工作,選擇前往才剛爆發內戰的葉門?

流浪者 漂泊的靈魂

不願妥協的叛逆個性讓他愛上不穩定的生活。出身醫學世家的宋睿祥,二十七歲那年,他愛上孤獨,背起行囊到天涯海角流浪,在歐洲旅行兩個月。在翡冷翠的烏非茲美術館裡,面對波提切利的《維納斯的誕生》,淚流不止;一個人闖入世界的屋脊西藏、尼泊爾,並開始走訪祕魯、約旦、印度等古老國家。

二十九歲那年,又投入無國界醫生組織,成為台灣第一位為無國界醫生。在首次於西非賴比瑞亞的任務中,體會到生命的匱乏與脆弱,卻也更渴望透過醫療幫助更多的人。

「想把生命抓在手中,但是卻不斷流失如細沙。」

醫生能夠醫治病人身體上的病痛,卻無法撫平永遠的創傷與深沉的恐懼。

從賴比瑞亞回到台灣,在外科的訓練中,他很清楚自己適合醫生這條路,卻也害怕一腳踏入之後,便只能困在這個洪流之中,難以脫身。

「醫療有其極限,救援工作也是如此。一群有理想、有愛心的人,或許可以暫時地為苦難的地區帶來一絲曙光與安慰,但也是有限的。如果是這樣,做這些事的意義又在哪裡?」於是,他再出走,渴望在異地找到人生的真諦。

四年後,他再度踏上流浪的旅途,到了葉門。

在葉門 找到真正歸依處

「面對生命,我們被賦予全力以赴的使命。但在葉門,這個被世界遺忘的角落,我的努力,就像倒入一小匙鹽到大海裡,味道一點也不會改變……」

戰爭對所有人來說都是人間悲劇,如果真的有地獄的話,那裡就是地獄。在葉門,醫生全力以赴搶救轟炸後的倖存者,然而面對脆弱的生命,無止境的轟炸、文化差異下突顯的醫療限制,在憑藉著知識和技術都無力繼續承擔的壓力下,宋睿祥體會到││唯有學會如何放下,才是一個真正的醫者。

他從葉門回來了,帶著多了一點的勇氣與慈悲││他於是明白,唯有以無比的慈悲安定受苦靈魂的醫者,才是一個真正超越國界、沒有藩籬的「無國界醫生」。

一個年輕醫生,用平實近人的文字,寫下海外行醫生活的深刻反省與領悟。面對所有的讚嘆,宋睿祥說:「這當中沒有悲情,沒有偉大,只是一生的志業。」

宋睿祥的父親、林口長庚醫院宋永魁副院長,眼眶泛紅的說:「說他是天生反骨的孩子,這孩子沒從我這兒繼承到什麼,倒是我從他身上學習了不少。」言語之間,仍是一位父親無限的疼惜。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