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洛陽龍門石窟中,最大的佛像是盧舍那大佛。盧舍那佛為報身佛,為廣行六度後的圓滿佛身。
報身,是佛陀從發心修行開始,一直到修行圓滿,依因果感召而來的果報身,具足大智慧、大禪定和大慈悲。阿彌陀佛、藥師佛等都屬於報身佛。
報身佛居淨土世界,例如釋迦牟尼佛的報身盧舍那佛居於華藏世界,此淨土世界中尚有諸多菩薩,他們都是報身佛所教化的對象。
阿彌陀佛依累劫願行成就極樂淨土,佛的報身就在那說法,一般凡夫難以看見。佛教徒唱頌的讚佛偈:「阿彌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無等倫,白毫宛轉五須彌,紺目澄清四大海。」描述佛陀眉尖前的白毫有五須彌那麼長,眼睛有如四大海般遼闊,那麼佛身不就廣大無邊了嗎?是的,佛的報身確實如此。
中國大陸有位寬淨法師,禪坐中有過一次到西方極樂世界的奇妙經歷,事後寫成《西方極樂世界遊記》一書,裡頭提到他參見阿彌陀佛的情景,是先看到一片大山壁,後來才知道那只是佛的「腳趾尖」,他要抬頭看佛臉,卻怎麼也看不到珥珥
難以想像吧!打個比方,就像一隻小螞蟻,站在人類腳指頭前,不也像被山壁擋住般,在佛的面前,人的報身顯得渺小。眾生千奇百怪,身形各異,大小來自相對,沒有絕對。
每個人的報身,都是接收著自己過去世的業果。因此,長相美醜、資質高低各有不同,即使是雙胞胎也還是不同。
如果不滿意自己的相貌,以為整型就能一勞永逸,可就錯了。整型是一時的,最終仍躲不了歲月的催促,就曾經見過一位整型過的女士,年老皮膚鬆垮後,與一般同年紀的相比,更顯得突兀。
與生俱來無法改變,那麼後天總能靠自己提升,閱讀增加氣質、助人修慈悲相、說愛語廣結人緣,自然會補足今生的缺漏,同時修習下一世的報身。
誠如六祖惠能大師說,從自性中流露般若,滌除一切欲望,就會像一輪明月懸空,萬里晴空,圓滿無缺,當下就是「滿月佛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