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時隨地能與心對話,心要快樂,要能自處,自然歡喜和悅。/杜荷
佛經中說,這個世間是五濁惡世,幾千年來,人類戰爭不斷,原因出在人心不平。星雲大師提倡人間佛教,創立人間淨土,首重和諧。
和諧,就像人的面孔,五官儘管不同,但和諧就會美麗;腸胃五臟不同,和諧就很健康。人和萬事通、家和萬事興,哪一天世界和諧了,也就世界和平了。
如何做到和諧?大師提出「五和」——自心和悅、家庭和順、人我和敬、社會和諧、世界和平。第一個「自心和悅」便是從自己開始。
一天二十四小時,你最常與誰相處?答案是「自己」。尼采說:「每個人距自己是最遠的。」因為不了解自己,以為最近反而最遙遠。
曾有一位黑道大哥,身邊總是朋友圍繞,每天簡訊不斷,流連在道上解決問題,最後連家都不回了,道上兄弟的大小事比老母親的健康還要重要。
有一回,這位大哥因吸毒被逮入監服刑,外頭風風雨雨,在獄中也使不上力,反倒多出許多時間,便回憶起家中的老母親,思念她過得好不好、吃得飽不飽、穿得暖不暖……從童年至今日的點點滴滴,在腦海裡轉了無數回。夜深人靜時,常情不自禁地啜泣,激動得聽見自己的心噗通噗通地跳。
原來自己如此脆弱與自卑,過去做老大不去聽、不願想。在獄中,才開始試著與赤裸裸的自我和諧共處,當明白自己真正要什麼之後,簡單了也快樂了。出獄後決心脫離黑道,找一份工作,奉養老母親終老。
人不用等到這般情景,才開始認識自己。與自己相處,最困難也最容易。困難的是你不習慣,甚至害怕面對自己;容易的是只要你願意,隨時隨地都能與心對話。心要快樂,必須要能自處;心若在煩惱中,人生就沒有趣味了。
《地藏經》云:「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意思是心像一位畫家,世間是什麼色彩,全掌握在自己手裡,心有分歧時,畫出來的畫顯得很不諧調;心若是歡喜、慈悲,沒有煩惱與執著,看人、看事、看地都「和」,自然畫出來的畫也能歡喜和悅。